中国医疗改革失败原因?

霍宇矫霍宇矫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从国家层面谈,我赞同“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两个方面的说法。 1998年开始的医改,走的就是政府主导的路子,政府开始大规模参与医疗服务提供,通过财政补贴,降低人民的医药费用负担;2003年启动的新农合,2007年开始的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原城镇居民医保),进一步将医保的范围覆盖到了广大的城镇及农村群众,使我国基本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城乡全覆盖。政府对医疗服务的介入,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既解决了患者看病贵的问题,又促进了社会公平。这是政府的成功之处。

但政府主导的改革也存在一些问题——市场被排斥在医疗体系之外。由于行政力量的介入,市场的力量无法发挥作用,医疗价格、成本等无法通过市场来调节。为了缓解“以药补医”带来的腐败问题,政府制定了大量的管制措施,导致药品、耗材的生产流通受到极大的限制,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导致医疗价格居高不下。这也是当前医改面临困境的根源之一。

另外,政府主导模式还需要付出额外的制度成本。以浙江为例,去年卫生总费用1487亿,财政投入632亿,占总额的42%,而同时期的美国,卫生总费用中政府预算仅占5%左右。也就是说,同样买一套房子,中国人比美国人多出了1000亿的支付支出,这多出的部分就是支付的政府公共开支,用于建立、运行公共医疗卫生制度。如果加上其它隐性福利支出(如住房公积金等),中国的政府公共支出占GDP的比例要高出许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的医改,“花的是自己的钱,却办的是别人的事儿”!

封金溥封金溥优质答主

其实,医疗改革失败,其关键原因主要就体现在了两个字上,分别是“钱”和“权”上。“钱”好理解,也就是医药之间存在一定联系,存在利益上的纠缠,在这种大环境之下,医生为了多挣点钱,自然而然就会多开药,开贵药。而“权”指的就是医疗资源的不平等分配,具体体现在大城市和小城市医疗资源分配差距过大,医生资源在大城市严重集中等等。

为了改变这一问题,政府开始集中采购药品,以此来缩小药厂和医院、医生之间的联系,达到断“钱”目的。并且还颁布了《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让医师的多机构注册和多点执业成为可能,以此来分散医生资源,改变大医院“门庭若市”,小医院“门可罗雀”现状。让“权”分散开。

这一政策的实施,大大地改变了以前“以药养医”的现状,也让病人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不再仅仅去大医院就诊。但是,新政策并没有如想象中的发挥效果,反而出现了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医生的“逃逸”现象。而造成如今这种现状的,其主要原因应该就是多点执业没有完全落地,医师在进行多点执业申请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障碍。

此外,医师在进行多点执业的时候,其薪酬制度也没有确定下来,仅仅只是停留在协议管理上,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医生进行多点执业。而由于多点执业无法真正落地,所以很多的医生就会转而选择“逃逸”,这样一来就导致了医师资源进一步集中在大医院。而大医院的“逃逸”现象严重,就会让大医院被迫对医生进行“牢笼政策”,因此“逃逸”现象很难在近期改变。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