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五行属性是什么?
“五方、五色、五季”,这是中国古人用五种色彩描述自然界的五个方位:东方青(木)、南方赤(火)、中央黄(土)、西方白(金)、北方黑(水);对应着春、夏、秋、冬四季;还对应五脏(心、肝、脾、肺、肾)、五官(舌、目、口、鼻、耳)、五情(喜、怒、哀、乐、恶)....等等。
而在《黄帝内经》中,对五色与五行这样解释的: “天地之精气,上施光,明于五色,五色精莹,五色流通,而上行。” “故善养生者,慎起居,节饮食,衣宽薄,室清静,寝燥湿之宜。如是则五色清明,视明远清,耳目聪明……” 可见五色是阴阳五行之气在面部五官的体现。
而“五色”又与“五音”“五味”“五福”等一并出现在了《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之中: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在《灵枢·通天》中有更为具体的阐述: “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此天养也。”“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吃多吃少,不要使胃有饱胀感,起居有时,不熬夜,不过度劳累,不妄作劳。如此则经络气血通畅,真元充实,形安体健。精神愉快,情绪乐观,不为病侵。” 总之,阴阳学说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指导着中医的基础理论和诊疗方法,同时也影响着中医药学的方方面面,诸如养生保健、食疗药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