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是怎么收费的?

仲孙歆玥仲孙歆玥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以北京地铁为例,说明地铁票价的形成过程—— 首先,明确票价制定的原则: 其次,确定票制(即计价单位时间): 北京地铁实行的是里程计价制度,也就是说按照乘车里程计算费用,乘车站数越少、乘车距离越短越合算。 一共设立了5个级别的票价,根据乘客乘坐的距离长短来划分,每个级别分别设立一个基准价,然后根据这个基准价来设定相应的折扣价。

以基准价2元/公里作为例子进行说明,坐10公里以内(含10公里)的路程,票价为20元;坐10-30公里(含30公里)路程的,票价为12元;坐30-40公里(含40公里)路程的,票价为8元;坐40-60公里(含60公里)的路程的,票价为4元;坐60公里以上路程的,票价为2元。 这里有一个“起价”的概念值得一说,就是乘客进站乘车时,第一公里的票价叫做“起价”。比如,乘客乘坐地铁从西直门到东直门,线路长度是5.7公里,按每公里2元的标准来计算的话,乘客需要支付11元的车票款。这是因为,虽然乘客实际乘行了6公里,但是在起点和终点之间存在一条或多条换乘线,这些线路的里程被计入总乘车里程数中,但并不收取乘客的车费。在计算票价支出时,要减去不乘行的路段里程,只计算乘客实际乘行的路段行驶里程。这也就导致了,同样是一趟行程,有人付费多,有人付费少的情况。

当然,这种采用里程作为计价的门票方式也有自身的缺陷,主要在于无法区分乘客的实际乘车时间。例如,一位乘客从A地乘车到B地,期间经停4个站点,耗时1小时,另一乘客也从A地乘车到B地,但是经停的站点比前者少,只要半小时。尽管二者的乘车距离相同,但因为后者时间短,所以票价就便宜一些。这种票价制定的缺陷会鼓励乘客频繁变换交通工具,导致公共交通资源的浪费。

蔚书唯蔚书唯优质答主

这个我深有体会,我是从2017年第一次坐广州地铁的,那时还是刷羊城通卡进站和出站(现在可以手机扫码) 以前是按路程远近来收费的(起步价4元) 现在改为统一票价,全程价格是6元,无论多少公里。 但也有特殊状况,那就是在上下客站或者地铁站内上下客区换乘不用付费! 所以如果是在上下班高峰期的上下客车站转车就不用付费了! 但是如果在非高峰期,就是早上八九点左右或晚上五六点之后,就要付费(虽然时间上也是上班的高峰期,但是交通量比上下班时期小很多);还有就是地铁故障或者其他原因导致乘客需要长时间等待的情况要另外收钱。因为地铁有规定停驶时间不能超过5分钟,所以一般不会收钱。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