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的触角有什么作用?
首先,明确一点——蝶类和蛾类的触角是没有功能上的区别的(这里没有将蟌和尾蛱蝶等羽化后具翅的昆虫算作蝴蝶),都是通过触觉来感知外界的信息。 那它们的触角有什么区别呢?
1.形状不一样。 蝴蝶的触角成锤状、丝状、棒状或圆锥状;而蛾子的触角通常是羽毛状。虽然一些飞蛾或者丽蝇的触角也有变形的,但是其末端部分仍然保持羽毛状。
2.感受器不同。 现在普遍认为,触角对气味的识别起着重要作用。例如,老鼠嗅到食物的香味是通过牙齿周围的味觉细胞来感知,而对气味刺激的感受器则在鼻子附近。同样的道理,鸟类探测食物的气味是靠口腔中的味蕾和软腭上突起的感觉细胞来完成的。这些感觉细胞的类型有许多种,对于气味的反应方式也各有差异。比如,猫和狗能够对不同的香味成分作出反应,而鼠和鸽只能对整体的气味有所反应。 而许多昆虫的嗅觉神经系统与哺乳动物有很大的区别。它们对气体分子的反应不是发生在嗅囊内的鼻道中,而是发生在触角的感官细胞里。有人提出昆虫的触角可能具有嗅觉器官的功能。当然,这还需要大量的实验证据来支持。
另外,有些昆虫的触角能产生电信号并以此传送信息。 例如,蜜蜂的触角上面覆盖着许多感觉纤毛,在受刺激时会产生电流并传导给大脑。当飞行时,两个翅膀产生的轻微摇动会使触角产生电动振动,这种振动的频率是特定的,可以用来传递个体之间的编码信息(比如两个正在交配的雄蜂之间会互相传递建立交配关系的代码)。
3.感知外界的方式不一样。 目前认为昆虫的触角是对气体敏感的感应器官,它的感知是有时间限制的。也就是说它不能像味觉细胞那样对气味进行精确定位。尽管有的昆虫触角上有闻起来刺激的油腺,但它们的触角对化学物质的识别能力是很有限的,只能对大气中的化学物质有短暂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