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不跟美国混?
这个问题让我想到一个历史段子,大概是说民国的时候有一个军阀叫孙传芳,人送外号“东南王”、“儒将”,长得文质彬彬,说话温文尔雅。有一天他到日本去,和日本人交流,交谈中说到中国的文化时,他振振有词:我国自汉代就有丝绸之路,宋元时期海外贸易更加兴盛,明代郑和下西洋更是显示了我国海上航线的发达……到了近代,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我中华民不聊生,沿海居民纷纷出海谋求生计,这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成为了海外的华工,他们为中国在海外开拓了广袤的殖民地! 孙传芳说这句话是有根据的——他的家乡福建很多农民因为饥荒而外出谋生,其中相当一部分去了东南亚,在当地开垦荒地种植烟草和花生,也有一小部分人去古巴或澳大利亚从事矿工或者棉花种植的工作,而前往美国西海岸的人则是做华工,修铁路、挖运河或者干木工杂活。
这些海外谋生的人除了少量发财致富者外,大多数人都过得十分艰苦,他们中的很多人虽然身在异国他乡,但依然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在东南亚一些华侨聚居区甚至出现了用中文写招牌的餐馆。 不过,孙传芳没有说过一句话,就让他从一个地方的绅士成为执掌一省军政大权的强势人物,也没有说过一句让日本人心服的话,就让日本人在后来的谈判中对他就有了一定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