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五行属什么?

方永谦方永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古代汉语分上古、中古、近古三个时期,每个时期又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每个时期的语音、词汇、语法各有特点,因此要分别讨论“五音六律”在古代的涵义及其演变。 “五音”又称“五声”、“五音律”等。《国语•周语下》载晋侯使乐瞻来言缪公之庙及景公之庙皆“四世而迭致五声”(郑注:“五声者宫、商、角、徵、羽也);《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丞相李斯议立祖庙时亦曰秦“昭襄王至始皇二十六国诸侯,各以其祖所出为宗,立庙咸阳而左右官庙复道,往来如廊”(正义引何休说“此言天子七庙二祧,其亲庙四……七者阳数,故天位七曜”),可见在秦汉以前所谓五声音阶并非只限于宫、商、角、徴、羽五个基本音级,而是将上属四代与当前一代合计七个朝代的宗庙称为“五声”或“五音”。 据《尚书•舜典》记载周人初建周代王朝的国都之时即以“五声九奏”来祭祀上帝,足见“五声”在当时已具有了音乐含义,但究竟是指何种音乐却难以确定,大概是以某几种乐器合奏或某种曲式结构为基础的一套乐曲吧(参见钱志熙先生《中国古代音律的研究状况与发展方向》)。

“六律”最早见于《尚书•尧典》,原文云: 帝曰:“夔!命女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孔颖达疏):“此明夔受命为乐正。教百姓子弟之法,谓总领教育之耳,非直一人自教而已也。其法直而温和,宽而严肃(朱熹集注称“宽,不严急也。栗,敬慎也”),刚而无暴虐,简而无傲慢。”这是说,对学生的管教方式应当是态度直接而不急躁,宽厚而不失严肃,刚强而不粗暴,简洁而不傲慢。同时他还提出了一套关于音乐的审美标准:“诗言志,歌永言,声倚永,律和声”(朱熹集注:“言,诗之本字。永,长也。倚,配也。声、律相配合也。”),他认为诗歌是用来反映人们心志的,歌曲则应长于抒情,声音要根据长短不同的诗句来搭配,而节奏和谐的音乐还要用一定的音调与之调和。这实际上已经触及到了我国传统音乐中的“诗言志”、“文以载道”的观点,以及我国传统音乐中“歌词决定旋律”的结构特征。另外,从这一材料还可看出当时已有“八音”之说(参见《周礼•春宫•大师》)。

由上可知,在西周时期“五声”“六律”已经有了明确的音乐内涵。不过,它们当时的意义可能还是指整套乐器的组合或者是一套乐曲的名称罢了,至于是否真的存在一套包含有五种音阶级进的和声走向且包含了六种音列排列方式的音阶体系尚不得而知。但从后代的一些文献来看,这两种概念似乎又有发展。例如《汉书•艺文志.乐志》中记载:“周有《正雅》、《韶》、《夏》、《招》、《武》、《南》、《豳》,秦有《寿》、《九秋》、《黄门》、《歌鸣鸣》。”这里所说的“五正声”、“六变声”显然是对西周“五声”“六律”的一种诠释和理解,并且这种理解被后世一直沿用到隋唐时期,只是其中的部分音名逐渐变得含糊不清乃至消失罢了。

总之,汉代以前的“五声”既包含了具体的乐器组合或乐曲名称,同时又是一种相对较为抽象的和声理论。“六律”虽然还包含着某些乐曲的含义,但它更常用于泛指一整套的音律系统。

优质答主

五行,是中国古代一种哲学思想,也是古人对宇宙的认识方式之一 它是以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属性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 中国古代医学理论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九窍,甚至人的喜怒哀乐等感情活动,都与这五种物质的属性密切相关 这五种元素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和功能 金——主“收” 木——主“发” 火——主“长” 土—主“化”——生化 水——主“润”——滋润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