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字五行属什么?
“屡”字的五行属性为金。 理由如下: “屡”字的字义首先取自《说文》,即“屡,数也。”要探讨其五行属性,必须要分析“数和量”的五行属性和“数”的相关概念。 先秦时期,人们认为天地万物皆由数目确定,即所谓的“数始动而万物造”(《淮南子·原道训》)。数就具有了阴阳、刚柔等性质,并由此衍生出许多相关的概念,如: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整数、分数等等,这些数学上的基本概念,在古代哲学中也都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数的五行归属”问题,就必须关注上述有关的术语。
1.有关量的术语 古人观察世界,从宏观到微观,都是通过“度量衡”进行的。量这个概念就显得非常重要,关于它的五行归属问题,《释名·释器》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原则:“器之尺度,量之大小者曰‘斛’,其中谓之‘容’;一斛十斗,其重曰‘石’”。也就是说,计量器具的形状和容量,决定了它所属五行的性质。
2.有关数的术语 根据以上的理论,如果我们要探讨“屡”字的五行属性,就要看它与哪些“数”有关的词语有联系。《说文》对“屡”的解释是:“屡,数也。”段玉裁注云:“凡言数者,多言其次数之多。”可见这里的“数”应该理解为“计数”的“数”。而与之对应的计算单位,应该就是“次”(或“数”)。要探讨“屡”的五行属性,关键是找出以“数”为计算单位的含义。
A.与“数”直接搭配的词 有两个:一个是“五”,另一个是“九”。先看“五”的例子:《礼记·檀弓下》:“王事毕,然后爵国公子。”孔颖达疏:“王事既毕,当赐公子酒食,遂行饮酒之礼……故云‘宾主各就各位,斟酌而饮’。”这里是以酒食作为“数”的奖励。再看“九”的例子:《周礼·掌客》:“凡诸侯之宾客,及使者,共席,加笾豆焉。”郑玄注:“九,阳之数,喻天意尚阳也。”这里是以“九”象征天意的吉祥。以上二例说明,当以“数”作为计算单位时,它的五行往往属阳。
B.以“数”为单位的虚词 此类包括副词“再”“又”以及连词“既……”。先看“再”的例子:《论语·先进》:“暮春者,春服既成。”这里的“再”可以解释为“又”,那么“春服既成”就可以理解为春天穿着的衣服已经制作完成了。这说明,以“数”为单位的“再”的意义相当于今日的“又”或者“重复”。再来看“又”的例子:《诗经·小雅·信南山》:“既醉既饱,福禄攸降。”这里的“又”显然是表示“重复”之意。以上两例中的“复”“又”“再”,都表示行为的重复,属于动量和计数的复数,它们所代表的含义在五行上应属阴。
C.其他表示“数”的词语 有两类:一类是与时间有关的词语,另一类则是与祭祀有关的名词。先看与时间有关的词语,如“旦日”“明日”“期年”“九年”等,如果对这些词语加以分类的话,它们应当归入现代汉语的“几天/天”一类,属于阳。再看与祭祀有关的名词“宗庙”“祠堂”“祖庙”等,这些词汇属于建筑名称,而古人在建筑取名时是很讲究五行属性的,一般都以“土”结尾,所以此类词语的五行应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