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库储备金条吗?
当然有!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黄金储备国,我国一直以较低的价格购进黄金。2019年更是一次性购进了235吨的金块,创下当年全球最大单笔黄金购买记录。 中国国家物资储备管理局(简称中储粮)是负责拟订国家粮食、棉花、煤炭、石油等战略物资和商品储备规划、制度办法并组织实施的部级事业单位;是经中央和国家机关批准的特定存款人。 根据中储粮的历史沿革看,其最早可以追溯到1950年成立的粮食部仓库,之后历经多次更名,于1980年代末更名为现名。目前,中储粮直属和隶属企业共计76家,分布在全国24个省市区。主要职责包括:履行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具体责任;执行中央政府有关储备粮油的调拨、收购、销售、调运、轮换、储备粮管理等方面的命令,完成国家规定的储备任务等。 作为拥有近70年历史的国家重要战略物资经营机构,中储粮在资金实力、信息系统等方面具备较大优势,可为业务开展提供坚实保障。
据中储粮官网介绍,该公司资本充足,资金雄厚。目前,公司资产总额超过1.2万亿元,负债率保持在低水平。近年来,公司还先后获得了国际顶级评级机构标准普尔 “bbb+”、穆迪“A1”的评级,展望为“稳定”,成为唯一一家同时获得两大国际评级机构最高信用评级的中央企业。 在信息管理系统方面,中储粮开发了以“一单六制”为核心内容的“智慧粮库”系统,基本建成覆盖全部业务的网络应用平台,实现了从收购、检验、入库、出库、调拨、销售、结算到监管查核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
1949年,中国只有241万两黄金储备。到50年代末,黄金储备也只有395万两。这一数字,是通过贸易换汇,从外国买进的。这20多年当中,我国国内不仅没有收进过一两黄金,而且没有生产过黄金。
1959年,经过地质工作者长达十年探索和艰辛劳动,我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特大型金矿,在山东胶东地区被发现。这个金矿区范围达500平方公里,含金量是世界金矿标准的19.6倍,储量之大,为世界金矿所罕见,被誉为"中国的金山伯"、"世界金库"。到1991年,山东黄金集团已经累计生产出黄金85.5万两。按这个矿区的开发规模,在今后较长的时期内,至少还可以年产黄金5至6万两。现在,在全国新探明的金矿资源基础储量中,有60%出自于山东。
1965年,湖北三里湾特大型金矿也相继被发现,其矿床储量在15万两以上。
1974年,河南小秦岭金矿亦被勘探发现,成为我国最大的黄金工业基地。现在,那里年产黄金已达两万两以上。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黄金工业发展迅速。仅1985至1989年的五年间,就增加了八个年产万两黄金的大型企业。1992年,全国黄金产量达270万两,比上年增长45万两,增长20%以上。
到1992年底,我国共产出黄金3500万两,相当于新中国的67个年度(1949年-2015年)内黄金产量的九倍,年均递增25.4%。
中国的黄金生产有了这样大的发展,加上外汇的增加,使得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可以购买国外的黄金了。从1983至1992年的十年里,除生产出110万盎司(约合270万两)的黄金外,又利用外汇从国外购买了79万盎司(约合190万两)的黄金。这样,我国的黄金储备也达到200万盎司(约合460万两)。
黄金,古来是流通货币。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西方经济衰退,黄金价格剧烈波动,在新的经济形势下,黄金退出了流通货币,而成为各国的主要外汇储备。国家掌握黄金储备的多少,标志着国家经济和外汇实力的强弱。过去,中国是一个没有黄金的国家,现在中国的黄金越来越多,已经跨入黄金大国的行列,这是一笔很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