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俗的说明五行?

蓬钰正蓬钰正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的概念不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而是近代才提出的。在古代文献里找不到“五行”这两个字。 五行的观念是古人观察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而得出的。古人观察到自然界有风、寒、暑、湿、燥、温六气(后来的伤寒病学就以此作为六经),并总结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黄帝内经·素问),还有火土金水木的五行概念,并且将人体划分为五个部分与五季相对应。

但是古代的五行和现代物理学中的五行完全是两个概念。因为这里的五行完全是一种取象比类的符号。 什么是取象比类呢?就是拿一个事物去比喻或描述另一个事物,两个事物不必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比如说用“水火既济”来表示阴阳调和,用“心肾相交”来表示心神和肾气的作用过程等等,用“金生水 ” 表示金克木等关系。这种取象比类的方法在中医学中比比皆是。它建立在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朴素直观的认识上。 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说就是古代天人感应的思维模式影响下的哲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大自然被看成是一部巨大精密的机器,人则是这部机器中的一个零部件,人与自然是紧密相连、息息相通的。所以,用五行的方法来解释人的生理功能,治疗疾病就等于找到了钥匙。

中医理论的每一个名词,无论是人还是地或物,都包含着一个哲理,也就是所谓“理在形曲(周易大传·系辞下传)”,这个哲理就是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因此说五行不仅是构成宇宙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而且是指这五种元素运动变化所体现出的五种基本形态。

杜瑞乐杜瑞乐优质答主

其实通俗的来讲,五行的行字,就是一种运动的意思。这五行实际上就是木火土金水这五种物质。它这五种物质,在我们生活当中处处可见,而且这些事物和我们的生活也是非常密切相关的。比方说我们做饭离不开水,我们在做饭的过程中需要有火,烹饪的时间需要有灶具,这些灶具就是金属的,那做饭需要碳,碳来自于木头,做饭是在地上进行的,离不开土,所以说这五种元素都是跟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这些元素在自然界当中不断地生长运动,不断地循环转化,没有一刻是停止的。比方说水可以滋润树木,使木生长,木可以燃烧,成为火,火燃烧必然要产生一些灰尘,这灰尘落入了大地,然后增加了土壤的肥力,土壤的肥力增加,可以让金属更好的去开采和冶炼。

这是五行运行当中相生的关系,相生就是相互资生、助长和促进的意思。

那它相生的过程当中,如果出现一个什么问题了,就出现了另一种运行关系叫相克。什么叫相克呢?就是相互制约或者说约束的意思。比方说为什么我们的火不能无限制地燃烧下去呢?要有一个水来制约它,木也不能过快的、无限制的增长,要有一个金来去约束它。所以说在自然界当中,这五种因素不断的相生相克,相生相克的结果,造成了自然界的一种动态平衡。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