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属五行中什么?
《说文解字》中对“峰”的解释是:“峰,高而尖的山头也。从山夆声。凡峰之属皆从峰。”可见“峰”字的本义就是山顶。 五行学说始见于战国中期成书的《尚书·洪范》,其中提到五行一一木、火、土、金、水,以及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
汉代五行学说的集大成之作是《淮南子》(公元139年西汉刘安著),书中指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并认为五行之间的这种相生相克关系是用来比喻君臣、父子、夫妻之间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自然规律。
后代的医学家们常常根据阴阳五行的观点来阐述疾病的病因病机。如中医理论著作《黄帝内经》中指出:“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如果违背了阴阳的变化规律,就会生病。用现代人的语言来说,就是乱吃药会伤害身体。 明代医书《普济方》中提出:“盖人之有生,自母胎而成形,天之阳气,地之阴气,蕴蓄中间,渐次增长。”这就是说人在母体里形成时,先天之气(即现在所说的遗传基因)就已经决定了人的体质是偏阳(热)还是偏阴(寒)。这个体质是天生(遗传因素决定的一一现代医学已证实),很难改变的。
《备急千金要方》中说:“凡用药,必分冷热,温而勿灼,冷而不寒。”这就告诉我们在用药时要掌握药物的性味,不能随便服用。否则,药不对症,不仅不能治病,反而伤身。 五脏六腑都有其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它们各自有不同的喜恶,也有其生存极限。
《黄帝内经》指出:“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形劳而不倦....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勿妄作劳,故能形与神具,而尽终其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