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代表什么生肖?
输,在古代汉语里,“败”的意思就是“失”、“输”。《左传•僖公二十二年》里有句名言叫“胜败乃兵家常事”,意思是打仗有赢就有输。所以从军事上来看这个问题就更清楚了。古代打仗主要靠冷兵器,比的是力气大,武艺高;但现代战争主要是比智慧,比武器装备。力量大的不如智力高的,武力高的不如装备好的。这就导致了输的形式和动物属性的变化。在体力劳动中,力量大的人往往能拿到较好的食物,因此他们更容易存活下来,并把这种属性遗传给下一代。而在武器的进化中也是如此,火力不足的时候,人必须把武器做的更大更重,才能形成优势,这样的武器最有利于力量和体质强的人使用,从而形成遗传优势。但当武器越来越先进,需要动用的人力资源越来越少时,聪明和智力因素就取代了力量和体能,成了决定胜负的关键。所以,从物种繁衍的角度来看,“输”其实是在提醒我们要与时俱进,更新我们的技能,这样才能不被大自然淘汰。
具体到生肖来看,十二生肖都是象形字,代表十二种动物。这十二种动物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和人类一样是生存竞争的参与者。因为竞争的原因,它们中的不少种类变得稀少甚至灭绝。但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因为有不同种类的参与,才有了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没有输,就没有赢。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有输有赢的世界里。
鼠,12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融合到相生相克的民间信仰观念中,成为与十二地支对应的十二生肖。每一种动物为一个生肖,每12年重复一次,每个人一出生就根据年份对应一个生肖。
十二生肖,十二种动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它们的形象深入人心,也衍生了很多有趣的说法。十二生肖是怎么来的呢?关于十二生肖的起源,说法不一,流传比较广的说法有三种。其一是图腾演说。在原始社会,每个部族都有自己的图腾,把和自己有关的动物看作自己的亲属。有学者经过考证和研究,认为十二生肖都是当时主要部族的图腾。以后,各部族不断融合,分支图腾也不可避免地融合在一起,成为十二生肖。其二是阴阳生克说。有人认为这和中国古代人的哲学观联系在一起,即五行生克学说。其三是寅虎说。认为十二生肖的顺序与自然规律有关,十二时辰中,夜半11时至1时是子时,时值阴阳交替,正逢老鼠活动之时;1时至3时是丑时,牛正在反刍;3时至5时是寅时,山林冷落,虎开始活动觅食;5时至7时是卯时,这时太阳还没出,月亮将落,玉免活跃;7时至9时是辰时,此时一般容易起雾,蛇出动;9时至11时是巳时,大雾散,蛇或龙伸展;11时至13时是午时,正是小麦抽穗,马正在吃草;13时至15时是未时,羊正在吃草;15时至17时是申时,猴子活跃起来;17时至19时是酉时,夜幕降临,家禽回窝;19时至21时是戌时,狗奔波了一天,开始静卧;21时至23时是亥时,猪睡得最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