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回奶药有什么副作用?
首先,我们要先知道回奶的药都有什么。 根据药物作用的不同,回奶的药物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 维生素类药物:如维生素B6、维生素C等;
2. 雌激素类药物:如乙烯雌酚等;
3. 溴隐亭等下丘脑抑制剂;
4. 甲氰咪呱等 H2受体阻断剂。 而不同的药物又有不同的特点:
(1)维生素类:通过回奶的药物是维生素B6和叶酸。其中,维生素B6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可以抑制催乳素的合成与释放,达到回奶的作用,服用剂量为一次50毫克,一日3次,连续服用3天即可见效;而叶酸的作用原理是与维生素B6相似,都是通过对催乳素的调节起到回奶的作用。不过要注意的是,这两种药物均可以通过乳汁分泌,所以对新生儿有致畸作用,哺乳期应禁用。
(2)雌激素类药物:能够引起回奶的是苯甲酸雌二醇。对乳腺增生症有较好的疗效,也能改善哺乳期女性各种不适症状。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该类药物具有子宫刺激性,故有子宫内膜癌病史或子宫肌瘤的患者应该禁用;同时,由于能够改变宫颈黏液性状,故孕妇也应禁止使用。
(3)下丘脑-垂体抑制剂:该类药物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发挥作用,从而间接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目前主要有两种,分别是溴隐亭和催产素拮抗药。其中,溴隐亭是通过刺激多巴胺能神经通路而产生效果的,因此用于治疗高泌乳素血症引起的闭经以及溢乳,通常剂量为7.5毫克/次,一日2次,静脉注射或者肌内注射均可;另一类药物催产素拮抗药,主要通过静脉给药,常用的药物是甲磺酸帕罗西丁,具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小。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药物虽然能够起到回奶的效果,但其作用机理均为阻断乳汁的形成,因此使用以后所导致的乳汁减少并不是排空乳房里的乳汁,因此停药后乳汁依然可以继续分泌出来。如果要彻底消除乳房内的乳汁,就需要将乳房内的乳汁挤出或者是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