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锦里是什么地方?

谢守诺谢守诺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锦里”,是成都市西郊的一条街道; 它就像一条蜿蜒盘旋的游龙,盘桓于蜀汉文化的中心地带——武侯祠旁; 它就像一条波光粼粼的鱼肠,穿梭于古色古香的民居间,连接着金碧辉煌的寺院外; 它就像一块镶嵌在城市中的绿宝石,与周边的古建筑相映生辉、浑然一体;它就是成都市西郊的一条街道叫作“锦里”。

“锦里”之名始于汉代,是由汉代成都著名的旅游胜地“锦官城”演变而来。《华阳国志》记载:“县多织锦之户,有锦工三百余家……今京邑衣锦市是其地也。”这里的“锦”字,指的就是一种精美的丝织品——“锦”;这里的“官”字,就是管理的意思。所以,“锦官城”的意思就是把管理织锦的官员集中到一城之内。那么,汉朝的锦官城的地理位置在哪儿呢?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提供了答案:“披锦绮而为襜褕兮,援霓裳而蔽膝。”这里所说的“襜褕”和“霓裳”都是古代的女服。而汉代的服饰制度规定,内臣穿“襜褕”,外臣穿“霓裳”。上至天子,下至百官,他们的朝服都是按此规定执行。

那为什么汉朝皇帝的贴身内臣要穿妇女的衣服呢?这是因为古代的“巾”“帷”“冕”“弁”等男子用的帽子,在制作的时候都需要用到丝绸或刺绣。而丝绸和刺绣都是织锦技术的延伸产品。为了表示对皇权的尊重,皇族成员的衣帽必须使用昂贵的织物来制作。这样,从衣服上的“锦”字,可以推知该地的地理位置了:在汉成帝的“昭灵后庙”附近。

到了唐代,“锦”字开始用来称呼整个成都平原。杜甫的诗句“锦里烟尘外”(《绝句四首》)就体现了这一点。同时诗中也提到了另一个地名——“浣花溪”。关于这个地名,还有另外一个来历:唐代在成都辟置了两大酒坊,专门制造美酒。其中位于城南的酒坊因占地少,取直流水洗米酿制,生产的酒清澈透明,犹如美玉,于是得名“玉液坊”;位于城北的酒坊因占地广,用土法发酵,制造的浊酒称为“糟坊”。由于城西的浣花溪畔风景优美,二坊的主管就选择了在这里建起了自己的宅邸。随着时光的流逝,“玉液坊”的名字逐渐被人遗忘,而“糟坊”也因为含有一个“糟”字而让人鄙夷不屑。于是,“浣花溪”就成了城西一区的代名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