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是什么湖?
西湖是历史上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现今中国东南沿海著名的风景区,它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西部。 关于它的成因,有“泻湖”、“海湾”等说法,但这些说法都没有确切的证据支持。 比较被认可的说法认为:4000年前,杭州西部地区是一片海洋,在今西湖附近海域有一条火山脊与沿海陆地相连;之后,由于地壳运动,这个火山脊抬升成岛。随着海平面下降,这个岛与大陆相连,形成了潟湖,即后来的西湖。 自秦朝设郡县制以来,杭州一直是州府所在地。为了供水需要,秦始皇下令开凿运河,引水入城,并在今武林门外筑坝,蓄水为池,供市民生活用水和防火之需。这应该是西湖最早的雏形了。 汉朝时,西湖又称为“明圣湖”。到了隋炀帝大业六年(610年),西湖又扩大了,周围十余里;而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的《钱塘县志》中则记载:“县东三十里至灵隐寺后,有西湖,周四百余里。”可见当时的西湖面积是相当大的,相当于今天杭州城区面积的五倍之多。 但是后来因为围湖造田或者筑堤蓄水,西湖逐渐萎缩。到南宋时期,西湖只剩下三里多宽。
元朝末年,西湖又经历了一次大的积水成湖的过程。当时元末战乱,有人投奔张士诚,献计圈地为界,建圩种菜,以防倭寇。此人姓叶名炳文,是湖州人,他在西湖周边筑起了十三个土墩,并引西湖水灌入其中,种植水稻,形成了今天的西湖。不过,这个土墩被叫做“西湖长堤”,又称“苏堤”,因取法于苏杭而得名。但“西湖长堤”并不是苏堤的全称,其全称应为“西湖东西两堤”或“苏堤春晓”。
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为了防水患,在西湖沿岸堆山浚河,才形成了如今较为稳定的西湖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