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些大学有间隔年?

张钦然张钦然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所谓间隔年(Gap Year)是指学生在工作和学习一个阶段后,做一次缓冲再继续深造或者就业的一种生活方式。间隔年制度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美,到了80年代中期才逐步流行起来。该制度旨在鼓励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或大学毕业之后,参与一年的志愿服务或游学。

国外“间隔年”的制度已较为成熟,如美国很多高校明文规定,学生可以申请延期入学,如耶鲁大学。美国的青年大多会在进入大学之前做“间隔年”,而大四学生毕业以后选择“间隔年”,则多会选择参加海外教育和平队等。在我国,学生直接在高考后进入校园,校园学习结束马上面临就业。学生经历十分单一,缺乏了解社会和体验社会的机会,缺乏在多种经历中思考之后的选择。而间隔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 间去体验生活、自我成长,为大学校园的学习做准备,同时储备更丰富的社会经验,积累更加多元的人生阅历,有助于其在未来更好地实现自我。

2010年11月,复旦大学第22学生自组织——“间隔年协会”正式成立,这是我国高校学生组建的第一家旨在推广“间隔年”理念的学生社团。“间隔年协会”在复旦大学学生工作处、团委和法学院的指导下,积极开展“间隔年”的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2011年3月,复旦大学正式将“间隔年”纳入本科生培养计划,成为我国高校中首所将“间隔年”制度化的大学。紧接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也相继推出“间隔年”。

北京大学在复旦大学实行“间隔年”项目之后,立即效仿推出了“学年制本科教学培养方案”,于2011年9月开始试行。北京大学的“间隔年”学生,将被允许先在国内做一年社区志愿者,服务社会和基层,然后再入校本科学习。同复旦大学一样,北大要求学生提前一个学期向校方申请延期入学。

为顺应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北京师范大学在2012年7月起的本科新生录取中也设置了“延迟入学计划”,给予被录取的本科新生“间隔年”的学习和实践机会。北师大给予被录取学生“间隔年”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是高校在招生培养方面采取的重大创新举措。北师大的“间隔年”制度是在新生入学阶段设置的,申请的学生最迟可在开学一周内完成申请手续,并提供相应申请材料。

华东师范大学也在2013年5月发布了“本科学生休学创业和创新创业实践管理规定”,规定指出:“本科学生可申请休学创业和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其中休学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一般不超过2年,休学创业一般不超过4年。”华师大从支持创新创业的角度给予学生“间隔年”的机会。

“间隔年”的实施,使大学生能够有更多的选择和经历更加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有利于高校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进取精神的国际化人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