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字五行缺什么字?
方从字形上看,方字的左边为“广”字,右边的偏旁变为“方”,故此得名。《说文解字》中记载:“方,并船也。象两舟俱行,一在外,一在内。”所以字形的本义就表示并行的两条舟。 由此引申出来的含义有二:
一是指并列、排成的行列。如“方阵”“行方”;二是指方形,与“圆”相对。如“方外之士(古代称士人,现在则专指知识分子)” “方枘圆凿(形容格格不入,很难结合)”“方圆(即“方形”和“圆形”的合称,泛指各种不同形状的物体)”等等。 那么按照《康熙字典》等书所推崇的以形辨字的观点来看,由于“方”字左边的“广”字头,总笔画数已经达到8了,因此属于“形声兼会意”的字,右边部分的字形是“方”字形体的来源,而左边的“广”字则表明读音的来源。也就是说,“方”字左边的偏旁“广”,本意就是“广”,因为要表达的不是它的音,而是它的形。这样分析下来,“方”字五行的属性根本不存在缺失的问题。 但若是按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的话,“方”字五行的归属倒是值得探讨。因为根据古代的“五行相生相克”理论,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这样一个顺序相生的规律,“方”字的五行属性应该是土。但土又生金,那么“方”字五行到底属什么呢? 如果单纯从文字学的角度看,土肯定是“方”字五行的最终归属。但是这里有个问题,那就是“方”字中“方”字形体的来源——右边的部分,其实是个表示“边界”之意的字根,它对应的拼音是fāng,表示的意思也是“边、界”之类的,在《康熙字典》等书中被归为“阳平”部,可见其古音也应该读作“旁”。如果依此类推,它的五行应该也是属水的。 然而这个字根“方”字出现的时候,通常都是作为左右结构的合体字,此时“方”字中的此部首(即现在的“方”字形)是作为整个字的意符,也就是其五行属性的显示者。比如“方兴未艾”(艾音ài)中的第一个“方”,“方寸之地”(寸通寸)的第一个“方”,等等。 这样的话,“方”字的五行属性就成了一个问题——既然作为左右结构或上下结构的合体字,这个字整体上的五行属性,显然不可能是由其中的某一个部件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