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指的是什么书?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它们的顺序就是它们在四季中的顺序,金是第一个,说明秋天是最先受到金作用的季节;火是第二个,说明夏天受火影响最大;水是第三个,说明冬天水最旺盛… 这是季节对于五行的影响,那么为什么又有“春木夏火”的说法呢?这是因为春天是生发之季,万物开始生长,而树木是植物中生长最快的,所以用“木”比喻春季;夏季炎热,火气旺盛,就像烈日当空,因此用“火”来比喻夏季。
五行相生相克,彼此制约又相互促进。相生即相互滋生、促进,如“木生火”,因为春天草木生长,草木能燃烧,二者都是指火的来源,所以在中医理论中有“木火通明”的说法;相克则是抑制、控制的意思,如“金克木”——金盛则破坏木的生长,在这里有砍伐和修剪的意思,因此在中医里有“金主肃杀”的含义。
需要提醒的是,中医学里的“五行”除了包括这“五色五味五方五脏”之外,还包括了“情志”,也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以及“形体”(体型胖瘦)和精神状态(兴奋激动还是抑郁寡欢等),这在中医里都属于“情志”范畴。 在临床上,中医是根据病人的“五态”(平和、阳虚、阴虚、气虚、血虚)和“五行”(金形、木形、水形、火形、土形)的偏向,结合病人的体质特征,再结合“三因制宜”(因时、因地、因人)制定出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案。
总之,中医里的五行,既指自然界的事物变化,也包括人体的健康状况,同时还涉及精神领域,是一个涵盖生理病理、人与自然等诸多方面的系统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