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生肖里没有猫?

国梓琪国梓琪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很简单,因为中国古人把一些像狼的动物当成“猪”的一种,并把它从十二生肖中删除掉了。。。 《礼记·月令》中说,周代正月朔旦,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祭祀帝喾于明堂,以勤祀天帝(这是“祀祖”的起源);二日祭日月星辰,三日祭先啬(神农氏),四日祭司中(祝融);五日为农神后稷;六日祠社;七日祭司马;八日祀门(据《吕氏春秋》说是古代的兵神,主守门之鬼);九日谒庙(此庙不是指帝王宗庙,而是一种古代建筑,祭祀之处);十日祭日;十一日祭月;十二日歇业,是谓“容平”。

其中第四日“祀司中”的“司”字,历代注者均未注解,其实这是一个形近而音同义异的字——“祀”在这里读去声(si4),是指周代的官方祭祀,这种祭祀有专门用于祭祀的神坛和祭品。 “司”这里读阴平(si1),指的是周王所居的宫室。

《礼记·明堂位》说,周代宫室,正殿叫“大庙”,东西两配殿叫“昭德”、“休成”。天子在冬至日举行大祀,用特牛(一头上色的公牛)祭祖,在隆冬腊月举行大飨,用羊羔、家酒祭祖。这些仪式都按周代礼制进行,十分隆重。 但是到了唐代,民间盛行元旦迎候财神爷——赵公元师的习俗,于是唐太宗觉得这样不利于社会风气,下诏取消这个习俗。但是民风已难改变,老百姓还是偷偷地供奉。

为了引导百姓正确敬神,唐宪宗李纯又下令,每年正月初一上午辰时(早上七点至九点),皇帝亲自到国子监,参加祭祀孔子典礼,并颁赐祭文给孔圣人。同时规定,今后各地州府要在春秋两季举行祭祀孔子的典礼,由地方官主祭,并严格规定各种礼仪。 既然朝廷已经明确认定孔夫子是文曲星君下凡,是儒教的教主,那么作为民间信仰核心的十二生肖自然就得重新调整了。原来属相里有的动物,如虎、鼠等地位就提升了,原来没有的,如龙、猴等也就加进去了。

问题是,作为从西周到唐代一直存在着的生肖,为何单把猫删掉?一种说法是该物种并非中国特产,古书照片少见,无法立为形象代言人;另一种说法就很有意思了,这是因为“猫”与“夭”谐音,而在旧时人们眼里,早亡是不吉利的,因此才没有猫。

连吉发连吉发优质答主

1. 没有把猫列入十二中,是因为当时十二生肖是由十二兽组成的,而“鼠”与“猫”在文字中常常互称,二者很难分清是哪个字;加上“猪”和“虎”的形体差别较大,所以选入了猪、虎这二兽作为代表。

2. 《礼记》中提到,周代天子祭祀时,按照十二辰来摆放对应神位:子之丑寅卯等等依次排开。而民间流传的故事里将“牛”放到了首位的位置上,后来被写入小说等文学作品后也是以故事情节为主,就逐渐将“牛”放在了第一位了。

3. 还有一种说法(虽然不常见)是将“兔”置于第一位的,认为月宫里有玉兔捣药。

4. 因为古代人们用干支纪日,地支中的酉鸡与月相上的月亮有关联,所以在历书上也往往将酉鸡放在第二位,也就是现在的“鸡”字。

5. 关于龙的说法较多,其中一种就是将其排列到最后一个,因为“龙”在古代也常指帝王,而且皇帝为九五至尊,“龙”排在最后也就象征了帝皇的地位。另一种则是认为龙为蛇的首尾,因此列于中间位置,这也符合我国传统观念中对龙的描述。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