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是多久进入中国的?
1988年,国家计委向国务院提交 《关于期货市场问题的报告》 第一次提及 建立中国期货市场的设想。 1990年10月,上海有色金属交易所以 自营方式试办期货代理业务。这是新中国第一批推出的三种期货之一(其他两个是武汉粮油交易所的早籼米和郑州粮食交易所的强小麦); 1991年底,又有4个期货合约在4家交易中心上市,分别是重庆生猪、沈阳玉米、北京棉花和大庆原油。但当时由于对期货市场功能认识不足,加上监管不力,一些企业大量套保,出现亏损后转而做多骗取保证金,导致市场大幅度波动,最后以监管者出手干预而草草收场。
1992年初又推出3个期货品种,由武汉粮油交易所的晚籼米、广州石油交易所的原油和中银国际在北京成立的“中国证券交易系统”代理买卖香港恒生指数。这时的期货品种已经发展到10多种。 但是好景不长,从1992年下半年开始,国内期货市场开始出现严重亏损,到1995年上半年已债台高筑,欠下外币债务高达7亿美元。同时,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也被扭曲,现货市场的价格走势经常被误导。
为此,国家有关部门于1995年起停止了所有期货品种的生产经营活动,同时对市场进行整顿,至1998年才基本完成,中国期货市场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休养生息”大戏。
1990年 10月12日,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经国务院批准作为中国第一 家商品期货市场试点单位成立。1992年在国家经贸委和中国证监会的积极支持下,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又率先开办了规范化期货业务,中国商品期货市场的发展从此迈入一个崭新阶段。随后,经过中国证监会严格审核,在中国内地各大城市先后批准开办了26家期货经纪机构,在上海、深圳、北京、大连、郑州等14个城市先后开办了规范化的期货市场试点单位。经国务院同意、中国证监会批准,中国期货业协会于2000年12月8日在北京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期货业步入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发展阶段。
经过10余年的发展摸索,从最初试点的3个商品品种,发展成为拥有期货交易所3家,期货经纪机构100多家,期货代理机构1000多家,在农产品、工业品和贵金属等三大商品领域内的期货品种达20多个,并初步形成包括期货咨询、期货行业自律组织、期货信息、价格测评机制和品种开发研究等在内的期货市场支持系统。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的期货市场经受住严峻考验,在市场规范化程度、经营管理水平和投资者素质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呈现出管理日趋规范、市场逐步搞活、规模不断壮大、效益日益提高的喜人景象。在发展过程中,中国商品期货交易以发展商品经济为出发点,以服务生产和流通为归宿,使期货市场从市场结构、品种安排以及运行方式等方面都逐步与现货市场和整个国民经济相协调。实践表明,中国期货市场在为现货企业规避风险、发现价格、促进生产和流通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为国家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价格信息、促进经济运行市场化等方面,也开始发挥着积极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