辕五行属性是什么?
首先,我们要知道,古代先民认识世界的方法主要是象形法,也就是说用类似的现象来比喻说明难以直接用语言说明的事物或现象;而阴阳五行的本质就是用来阐释事物和现象的抽象模型;其中阴阳是用来区分物体两两相对性质的属性(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事物的性别),而五行是用来描述物质运动状态的五种状态。
阴阳五行的起源问题历来是中国学术史上一个备受关注的难题,至今也没有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不过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是一个思想界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学派纷纷出现并试图用新的理论来解释天下万物,在这种氛围下,各派别肯定是有机会吸收别的学说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观念系统的。因此我们大概可以确定的是,阴阳五行的理论不是某个圣人想出来的,而是人们不断尝试用某种方式阐述世界的本质的过程中形成的。
我们再来具体看一下阴阳五行都是怎么来的。 阳,首先是阳气,那么它当然与自然界中具有阳性性质的事物有关,在最初自然科学的范畴里,我们能找到的东西大概就是太阳了,于是人们将阴阳比之于日月,并在后来发展出了“阴盛则阳微”、“阳极生阴”等观点。
至于五行,最初的含义是五方的意思(在早期典籍中,五行的行也是方向的意),而后才被赋予了金木水火土的含义。那为什么是这五个呢?因为五是个奇数,古人在划分奇偶的时候是很谨慎的,一旦划分了就不再更改,所以五个就定下来了,而我们今天说的东南西北中的方向,其实也是在五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其原始含义也是指物体的五种形态。先说金,我们现在的金属材料,在古代其实都是矿石,它们都具有可折可曲但又比较坚硬的性质,所以称之为金。
再说木,我们的古人是很聪明,但我们现在所说的木头,在古代其实是泛指一切植物,并且是处于生长阶段尚未枯死的树木,由于这些树木都是有韧性的,所以将它定义为木很有代表性。火就不用多说了吧?阳光普照大地,一切被阳光照射到的物体都是火的象征。水在一开始也被看作是一种无形无色但是有着生命力的东西,因为它既能湿润又能流动。土是在最下方又无所不包的物质,它的形状是不规则的,具有可塑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