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五行怎么计算方法?
这个需要知道阴阳五行的起源,以及古人如何用天干地支来记日。 阴阳五行起源于干支纪法(以干支表示日月之数)。《逸周书.大聚》曰:“凡分、朔、望、弦,五气、二十八星宿,各因其官,相去几里;日辰、甲子、旬腊,阴阳消长,各有多少。”这是说上古时期已经有了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规律制定出的一套完整的方法来记忆阴阳气数的变化,其中每十天为一个周期的循环,就是现在的节气。而一个月有两个周期,为一阳生一阴消的递进过程,就是现在的农历月份。每年有两个冬至,一个在立冬之后,叫小冬,也就是现在冬至。另一个在立春之前,叫大冬。冬至和大冬,一阴一阳,是阴阳转换的重要时间点。一年的第一天,从冬至开始,周而复始,一年就有365.25天的长度。
由于古人采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互配合作为记录时间的基本单位。而每个单位均代表一天。于是,每一个单元中的天干或地支的排序,就代表了这一天的时间。如甲子一日,乙丑二日等。当遇到闰年或者闰月的时候,多加一个干支记日子。例如: 公历2017年为丁酉鸡年,闰九月,共有384天。
一月:丙申、丁酉、戊戌、己亥,这四个干支代表前面的19天。 二月:庚子、辛丑、壬寅、癸卯,这四组干支代表后面的19天。 闰九月:甲辰、乙巳、丙午、丁未,这四组干支代表剩下的19天。 十月:戊申、己酉、庚戌、辛亥,这四组干支代表剩下的19天,还有六十个时辰没有标注。 在年、月和日的下面,用时辰再划分,就是一个完整的六十甲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