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五行属什么意思?
1.水,就字面意思,即指河流; 2.《尔雅·释水》说:“水注川曰壑。”郭璞注云:“自河以下,通作‘谷’也。”“壑”本义即是深沟,引申为山谷、坑、洼,又引申指眼睛下的凹处——这当然与视觉有关系,所以又用于形容“明亮”,而“亮”是古代汉字中象征“水”的字之一(其他如“清”、“澄”)。可见“渠”字的来源与“水”有密切的关系。 3.古文字形,“渠”象一东西两头尖的竹管或木筒,中间部分表示水流。“渠”本为水道名称,因多用以表示灌溉用渠道,故又转为名词“渠道”。
4.《庄子·秋水》言:“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此“泾”字指泾水,在今陕西北部,注入渭河。战国楚地有泾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东),汉高祖刘邦曾为汉王,都于此。后来这里建造了陵墓,遂称“汉未央宫”。汉武帝时建建章宫和太液池,亦在此地。唐代建大明宫,仍在原地。宋代在此建城隍庙,元代建都后,此处成为全城的中心。明清时代,此地成为皇城。至于“泾阳”之名一直沿用至今未改。
5.《诗经·国风·邶风·谷风》中有一首弃妇诗,其中一句“谷风飒飒”描绘的是自然界的风吹动草木的形象,诗人由此联想到“卑贱者”(被抛弃的妇人)的悲苦生活。这里的“谷”就是“河谷”的意思。
五行学说认为世间一切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和消亡都是阴阳运动的结果。“易”有变易之义,象征着阴阳的运动变化;“道”则是阴阳运动的规律和规则。因此,象“道”学易”,成为把握阴阳运动规律和规则的有效途径。同时,世间万事万物虽然繁多,但就其属性而言,则可归类为木、火、土、金、水五类。五者之间又有生克制约关系,又称为“五行”、“五材”,五者相生相克而相待以维持自然界的动态平衡。如《左传·襄公二十七年》云:“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
天干地支的最初次序以甲为首,子次之,乃甲子。古人观察四方,太阳自东方升起,由南而西,归于北方。北方为水,东方为木,以水生木为最盛,火以木为生,金以火为生。木生火,木旺长于夏日,是木生火最旺盛。火能熔炼金属器物,是火生金最强。金旺秋时,金能入土,生出许多矿质物质,是为金生土盛。土多壅滞水道,筑堤蓄水,水停滞则聚而有形,是为土生水盛。金虽亦能制水,然土有制水盛,故以土传水。
水之盛在北,东方甲乙木,木能生火,木居东方,故以乙传丙,丙丁火火炎上,南方炎热,故以丁传戊,戊己为土,北方庚辛金,金克木,故以己传庚。甲木居东方,木易为水败,故以辛传壬,水再传回甲木,周而复始,生生不息。以子申巳寅为四季,从子位甲传以申位丙,巳位戊,寅丙生丙,为丙火传寅位庚金,申位丙传午位壬水。土为四季之母五行俱全,故从巳位戊分传丑位甲木羊刃,酉位壬癸水,又以己分传未位乙庚金,卯位丁丙火。申位丙火传午位壬水,丙火生燥金与亥位甲木相冲,故午位壬水传亥位甲木。午位壬分传辰位戊己土。辰位戊己虽能分传寅位庚辛金,然秋金克子位甲木,戌位戍土虽能分传未位乙丙丁,然未位乙丙丁与戌位戍土皆不能制寅位子位之甲木,申位丙火与申位丙火亦不相生,故辰戌二位皆不能分传支中之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