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字五行属性是什么?
拍是左右结构,字形最上方的“爿”属于独体字;从“爿”的字一般左宽右窄或左高右低。 左边的“爿”字,像扇子或门板的样子,甲骨文的笔画数一般是8画(有7画的例外),金文和秦篆大致相同,都是9画,小篆、隶书、楷书作10画。 右边的字,在甲骨文中多是3画,如“巴”字,少数为4画,如“采”字。金文和秦篆多数是4画,如“甘”字,个别与甲骨文相同,也是3画,如“辛”字。小篆、隶书的右部都是5画。楷书中,有的与隶书同,如“甘”字;有的与秦篆相似,如“采”字;还有的与甲骨文相近,如“辛”字。
关于字的笔画,有个“多寡不定”的说法:即在上下结构或者左右结构的字体中,上边或左边笔画多的叫做“寡”,下边或右边笔画少的叫“多”,整体看起来笔画多少适中的就叫“定”。比如“字”这个汉字,上面是两个“文”,下面是一个“字”,而“字”本身只有五笔——这是典型的“多寡不定”。 那么,根据上述定义来看,“拍”字应该属于“少”——它只有一个“文”,所以“拍”字属于“字”中最“少”的一种。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从“爿”的字一般左宽右矮,但是也有一些特例,比如“载”“利”等字就是左矮右宽。这些字在古文字中,其形态跟“拍”字是一样的,都属于左扁右方。在研究这些字的时候,常有人把它们单独拿出来讨论。其实它们是“从爿”的一个分支,跟“拍”一样,属于“字”里最“少”的一族。 “拍”字属于“字”里“少”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