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园是什么生肖?
关于“桂圆”,民间传说很多。比较靠谱的是明代嘉靖年间,倭寇犯边,骚扰沿海,闽南海防备御使戚继光奉命前往抗倭。当时,倭寇头领非常嚣张,扬言三日内必攻下南赣(今赣州市),让戚继光大吃一惊。 原来,这倭寇头领外号呼保义,有万夫不当之勇,且精通法术,曾用邪术害得江西、广东两省连损大将。这次带兵来犯,又施展妖法,直逼南赣。
一日,正在战斗间,忽闻空中有人大呼:“保义,保义!” 那倭寇头领一听,是主人呼唤他的乳名,不禁大喜过望,立即下令撤退。他打算回巢后,好好庆祝一番。 谁想回到巢穴之后,竟不见主人迎接,只见一个童子手举药壶,笑吟吟地对他说道:“你中计了!这药里我放了龙眼肉,喝了它,让你魂归地府。” 话音刚落,那倭寇头领便倒在血泊之中。 原来,这是戚将军使用的调包计——以假乱真。 第二天清晨,戚军一举攻破敌营,乘胜追击,直捣贼巢,擒住了真正的呼保义。 这则演义故事,记载于明代杨义撰写的《戚将军传奇》之中。至于那个“童子的形象”,可能是一种虚构。不过,明朝人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描述了“卖汤圆”的场景:“其软软者曰水圆,其皮如汤圆而小者曰茶圆。”这种“大小如弹子,皮薄馅厚”的“茶圆”,是否就是“桂圆”最初的样子呢?很难说。但明代时,人们已经习惯用“桂圆”来称呼这种食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