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繁体几画五行属什么?
繁,16画;繁体字笔画数:23 繁五行属金 一笔一划的繁复的人生。(有点扯) 简:简字8画,五行属木。 繁:繁字16画,五行属水。 简繁合起来是竹字头下面一个程序化的繁。这像极了一个人的成长路径:年少轻狂,桀骜不驯——头上有刺青的流氓,长大了却变成了文质彬彬的程序员。
这个字的五行应该是属木的。 因为最下面是未土,中横为乙木,上面两个偏旁为甲木。 整个字木旺。 而且,“繁”字的字形在甲骨文中就像两棵茂盛的大树,所以它的本义一定是表示草木茂盛的意思。 金文的繁字把两棵树的形象留给了上部分,下部分的形变就比较模糊了。 小篆的繁字把下边的树木移到了左边,形成了左右结构的形状,而且两个字形的中间都加上了短竖,这种字形一直延续到现在。 从古文字演变的规律来看,“繁”字上下部的结构应该一直是变化的!因为金文的小篆大篆的形体变化主要是由上下的结构来决定的。 为什么要专门讨论一下繁体的五行属性呢? 因为看到有人这样说——“名字里有‘林’字和‘梦’字的人,性格都比较内向害羞,且五行缺土、缺水……名字里有‘雪’字和‘雨’字的人,则大多个性活泼好动,并且五行缺水……” 我去!这么神!连我的五行缺啥都能算出来!快把我所有的亲戚的名字发过去!让他们赶紧改名字去!
其实啊,古人起名也有讲究的,比如《左传》里谈到国君或者贵族的名字时就有这样的说法—— “天子名号,从生曰姓,从其祖氏。王之子孙谓之公子,公之子兄之孙谓之孟孙,其卿大夫之子孙,以其侯伯叔,称其尊卑。昭穆能序其祖考之所自出。 ——《春秋·隐公元年》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 “天子的名号,是由他的出生而来的姓氏确定的,而他的族称则是继承祖辈而得来的。王族的子孙称为公子,公子的子孙中位最高者称为孟孙,那些卿大夫的子孙们,根据他们的侯伯叔的称呼来确定各自的长幼顺序。这样就能清楚知道他们的祖先是从哪里出来的了。”——《春秋·桓公二年》 也就是说古人起名字是有规则可循的,一般是按着“姓—氏—名”的顺序进行的。其中姓是家族世代相传的符号,氏是比较尊贵的称号,因为周代以后大多数的氏是用来指帝王诸侯和大夫们的领地或封邑。
古人把姓氏放在一起是为了表明家族的起源和血统。 而名,在古代是比较私密的字眼儿之一,一般人不可以知道,知道了就要死!——《礼记·檀弓下》中提到“幼名未冠,无名也。”就是说男子到二十岁行冠礼的时候,才会把自己的名字公开地告诉别人。女子也是一样,到了十五岁许嫁之时才给自己起个名字。 (PS:古人是很看重“名”这个字的,因为名字里有“名”字的诗句有很多,比如“名篇”“大名”“举世闻名”等等) 所以,古人起名是按照“姓—氏—名”这样的顺序来的,五行也是依据姓氏的属性来决定。而现代大多数人已经不再遵循这些古老的法则给自己起名了,于是五行的属性就随姓氏而来。 当然我在这里谈论古人的起名规律好像有些缘木求鱼的感觉,毕竟现在大多数人起名已经是自由发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