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边生肖有几个?
12个,它们分别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古人根据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创造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等十二地支,以十二地支来表示时辰。 现在我们计算时间仍然采用公元纪年法或13.5秒时钟法。然而,在公元纪年法出现之前,人们一直使用干支记年法。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一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二十四节气从立春开始,正月为寅月,立春日即为寅时,冬至日就是子夜。农历一年包括二十四节气(闰年加一个闰月)和九个节气。
中国古时历法用“干支表”标记日月星辰的变化周期。“干”指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指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有10个,地支有12个,因此天干地支组合就成了60种,叫做六十甲子。每个日子都有对应的干支。这样,通过推算干支就能确定日期和时间。 但是,这种记录方法存在不足之处——不能连贯地记载一个事件。如果某件事连续发生几天,或者中断很长时间后又继续下去,就必须分别用不同的干支标记这些不同时间段的开端,给辨识和检索带来很大困难。 为克服这一弊端,古人又创造出一种新的记录工具——日历牌。它在上面标明月份和日期,而将某一天内的时间分段,标注出不同时段的干支。这样的日历牌用起来很方便,能够连缀记载一件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所以每年的冬至夏至霜降立冬等等不在固定的一天。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日历牌就做成可以翻动的形状,每年翻开一页,随着节气的变化而变动。
地支十二生肖的诞生有着很有趣且富有智慧的故事:
甲为寅年木神,在地上凿洞,从洞中掘出小老鼠一对,有雌有雄。老鼠见到这情形又气又急,就发誓:如若日后你得道了,我俩一定托生在一起,给你做陪嫁侍婢,决不食言。木神点头许诺。后来木神果然修成了正果,托生为人王,又照他俩的誓言,将雌鼠当做陪嫁送到王宫去了。天帝给王宫的雌鼠赐名叫子,为十二生肖的首行。
乙为亥年水神,后来变成水母。天帝就把那对猪情侣托生为一雄一雌的两只小猪,把水母嫁给了其中的那个雄的。天帝给雄猪赐名亥,为十二生肖的末行。
丙为巳年火神,托生为蛇,天帝就把蛇的配偶托生为那对兔情侣中之雌兔。天帝赐名巳,为十二生肖中的第六行。
丁为申年金神,托生为猴,天帝把猴的配偶托生为那对龙情侣中的雌龙。天帝赐名申,为十二生肖中的第四行。
戊为午年土神,后来托生为马,天帝就把那对羊情侣中的雄羊给马当配偶。天帝赐名午,为十二生肖中的第三行。
己为酉年土神,托生为鸡,天帝就让那对鸡情侣中的雄鸡给己鸡为伴侣。
庚为卯年金神,托生为兔,天帝就把那对虎情侣中的雄性老虎给兔当配偶。天帝给卯兔赐名“卯”,为十二生肖中的第二行。
辛为戌年木神,托生为狗,天帝就把那对狗情侣的雌狗给辛狗当伴侣。天帝赐名戌,为十二生肖中的第十行。
壬为辰年水神,托生为龙,天帝就把那对蛇情侣中的雄蛇给龙当配偶。天帝赐名称辰,为十二生肖中的第五行。
癸为未年火神,后来托生为羊,天帝就把那对鹿情侣中的雌鹿给羊当配偶。天帝赐名未,为十二生肖中的第八行。
生肖之名,按雌者命名,所以十二生肖皆为雌者。十二生肖的顺序是按五行生克规律排列的。
其中五个土行,三个金行,两个木行,一个火行和一个水行。木神甲子,生水神癸(酉和未),癸未生火神壬(辰),壬辰生土神戊午,戊午生金神庚卯。以上依次为第一轮生克。午未戌和子午卯为两组三合。
五个土行分别是子(鼠)、午(马)、戌(狗)、辰(龙)、未(羊)。其中子午为两极(南北极星),戌辰为东南和西北,未为正西。
三个金行分别是丑、巳、酉。酉为正西未为西偏南。巳(蛇)为四季神,镇守东南,是天下的风水门。
两个木行是寅、申,一镇东,一居西。
一个火行为寅申之间的巳蛇,为四季神,镇守东南。
一个水行为卯(兔)。卯为东偏北,与水母亥(猪)为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