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是立春还是春节?
春节是中国农历的新年,俗称“过年”;立春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 生肖的起始年限是按照立春而来的。
在汉代之前,春节并不是农历的第一日,而是“祭腊”之日——十二月末的冬至或小寒期间,人们祭祀祖先、神灵,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从汉武帝开始,才将元旦(现在的公历1月1日)定为新年,而腊月二十三开始祭灶,正月初一作为新年的第一天。
至于立春,在汉代以前并没有受到重视,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开始被作为节日庆祝。唐宋以后,立春成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有迎春之事。元代《物原》载:“立春日,天子亲率诸侯大夫春祭于东郊”,可见其隆重的场面。现代意义上的十二生肖也起源于此。
按照东汉王充《论衡·物势》的说法:“寅者,履也,故寅虎也。卯者,茂也,言万物茂盛。申者,伸也,万物至此皆舒展。子者,孳也,万物于此乃滋长(《汉书·律历志》作‘孳乳’,后代多据此解释‘子鼠’)。丑者,纽也,谓干支屈曲相扭也。辰者,震也,言天地震动而生万物。未者,昧也,太阳潜伏于地下,万物皆不见光明。午者,仵也,阴阳相交,万物俱显。”显然,这里的寅卯辰已午未,与如今的干支纪时并无直接联系。但其中确实蕴涵了今天的地支所表示的时辰概念。
又据考证,汉代人确立的“立春”节气实际始于冬至后第三十个节气“小寒”之后的一个“朔日”——即每年2月3-5日之间。此时地球处于公转轨道的黄金分割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也是一年中气温回升的最快时段。“立春”也意味着一年中最冷的时刻已经过去,天气逐渐回暖,万物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