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血副作用吗?
谢邀! 输血相关传染病目前主要是指经输血途径传播的急性病毒性肝炎,其中以乙型肝炎最为常见。由于血液中含有大量病毒颗粒,因此即使经过严格消毒的采血器具也有少量病毒存活的可能;另外在输血过程中,如果第一例患者是乙肝患者,那么第二例患者的血清中就很有可能带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而检测不到抗体,导致输血后感染。 目前临床上采用的灭活方法有低温乙醇法、聚乙烯醇结合剂法及苯酚溶液染色法等,这些方法都能有效杀灭血液内的病原体,将传染的风险降到最低。但上述措施只能杀灭血液中的病毒,对输入器官内的细胞则毫无作用。血液制品中还可能含有一些特异性抗体,这些抗体的有效性对于预防通过输血传播的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有不少方法可以保证输血的安全。例如采集血液时采用一次性注射器,以及使用能防止交叉感染的单人用血液制品等,都可以大大降低输血的传染性。 而对于不能通过上述方法有效预防的某些寄生虫病和原虫病,则需要通过改变采血地点(如从基地血站采供血),加强检测手段以防止其传播。
虽然自20世纪50年代发明丙种球蛋白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开发出更安全的血液替代品,但由于目前尚无一种血液替代物能够满足所有需要的情况,仍只能依赖鲜血输注来为患者提供生理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减少输血相关疾病的传播仍然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发展和完善各项技术,确保输血安全,为临床工作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