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有哪些路?
老成都的路,那可太多了! 比如成都人最爱的玉林路、锦里、宽窄巷子、武侯祠大街…… 但要是说起最富有历史韵味和最有烟火气的路,还得是那些小巷子。 这几家巷子里的旧事,我敢打赌90%的成都人都不知道~
1.文庙街 文庙街上原来有座文庙,但是现在已经没了。 这条街上曾经有“四院”之称(文庙街小学、中学、大学、幼儿园),是成都过去文化教育最为集中的地方之一。 文庙街63号,原为清光绪时学政杨升庵的故居。杨升庵,成都人,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文学家,他的《全蜀艺文志》收录了自晋代至明代四川籍作者的诗、赋、诏令、书檄、碑记等各类作品共5847篇,是研究巴蜀文化和文学的重要文献。 如今这栋建筑被改成了民居,进深很深,院内还栽种了几株枇杷树。
2.奎星楼 奎星楼其实应该叫奎光楼,是因为清代时这里建有一座牌坊,坊上书有“奎光”二字,因此得名。 现在奎星楼已经不存了,但这条街依然延续至今。 在过去的很多年前,这里是成都的金融聚集区,有着很多的银号和钱庄。 比如中国第一家股份制银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就在这条街上,而它的前身就是由维新派于1905年在奎星楼设立的中国通商银行。
3.华兴街 这是以前成都的洋人行宫,以英国领事馆为中心,包括英美法德等国的领馆都在这一条街上。 现在的华兴街已经改造得时尚现代又宽敞,但是以前的痕迹仍然能看到一些。比如这栋楼的外墙上面,就还保存着几颗铆钉,那是专门为停靠马车留下来的。
4.红照壁 这个红照壁现在已经是成都的地标之一啦!不过以前可不是这么高大上的。 这个红照壁其实就类似一个牌坊,是成都古代城市门户的象征。 从唐朝开始,在都城门外设置两道木栅作为城门,称“阙”;到了宋朝改为砖砌围墙,上覆绿瓦,两边各有一牌楼,称“璧”。所以红照壁也称为“红楼”。 这条街以前名叫下驷街,因为古时候成都有个规定,外地来的官轿要坐在大街上,而本地官轿可以走街边的“侧驷街”或“下驷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