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不是非要和?

禄誉航禄誉航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引一段《三国志·蜀书》裴松之注解中,裴松之评价诸葛亮的话作为本文的引子: 亮之为相国,抚百姓,示仪则,未尝轻意言笑;然亮性狭而慕公,以亮之才,乘大驾,抚万民,雄推魏武,亦称“世之雄杰”矣!且亮不轻言,所以善始令终者,其本盖出于此也。(原著无此段)

再引用网上一段明末清初大儒王夫之的评价作为本文结尾: “亮之优劣去取,唯曰:‘亲君子、远小人’而已。故惟曰:‘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 以上两段话,可称之为本文的主旨。

答主认为,这两段话,对于理解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小人”,很有启发意义。 对于君子的看法,我认为可以归结为一句:有德有才的人。对于小人的看法,我认为可以归结为:无德无权却野心勃勃的人。

关于如何分辨君子、识别小人,孔老夫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察言观色。 夫子说:“与君子谈乐观其言,与小谈悦其行”——跟君子交谈,要善于听他的观点,和他辩论;和小人交谈,就要观察他有没有言行不一的地方,以此作为判断依据。

至于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君子还是小人,那只有靠阅历和经验了。毕竟人是复杂的多面体,不是一张白纸,好与坏、美与丑不可能那么明显。 但是,如果只从表面上看,辨别起来似乎不那么困难。因为好人与坏人往往更容易被识别。

比如,曹髦见司马昭之时,对这位权倾朝野的权贵虽然心怀敬畏,但还是把持住了自己,没有溜须拍马,保持了一个外生的尊严。所以,史书上评论他说:“冲幼而有智,好谋而能断,诸所举措,皆出其意表。”

然而,如此一个有德有才的君子,最后却被奸臣所害而饮鸩身亡,可悲可叹! 再来看看魏延这个典型的例子,就可以知道识别小人的重要性。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魏延说:“延恃气骄豪,每从嘉禾至延州,从容画计,延日常说是非,嘉禾不为忤。既而延州语谬,嘉禾复谓延曰:“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护送。”延怒曰:“老头儿何敢便尔!若还要经我地方,须得来取。”嘉禾知延意尚不可回,乃赍牛酒,诣延州吊丧。延令左右放酒。嘉禾因说延日:“身死之日,但以爵谥封冢,不作移避之计,几时发冢?”延曰:“我死之后,车跑马蹋,自然平塌。卿何足忧!”嘉禾知不能得,乃罢。”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