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药为什么副作用大?
这个题目下,已经有不少答案了,不过有的答案不够完善或者有所遗漏。 先来说一下,抗抑郁药物的作用机制——通过改变脑内的神经传导物质(主要是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水平)来发挥效果;这些化学递质的异常在抑郁症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典型抗抑郁药物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和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DRIs)等[2]。 不同类型的抗抑郁药物作用机制有差异,不良反应也有区别。
目前对SSRIs的不良反应报道较多,主要涉及胃肠道系统、内分泌代谢系统和神经系统等方面。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厌食、腹泻、便秘、口干、出汗、眩晕、头痛、乏力、睡眠障碍、震颤等。上述不良反应大多程度较轻,且呈一过性,停药后大多逐渐缓解消失。 TCAs的不良反应较SSRIs更为严重一些,除了具有SSRIs所共有的一些不良反应以外,还有嗜睡、记忆力下降、言语不清、步态不稳、视物模糊及性欲减弱等症状。对于老年人或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慎用TCAs,以免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生对抑郁疾病的认知不断加深、相关研究领域的开拓与进展,越来越多的新药被应用于该病的治疗中。其中一些新药由于副作用更小而被更多人接受。例如,度洛西丁是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新型抗抑郁药物之一,它通过抑制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再摄取而发挥作用,对抑情绪有较好疗效的同时,较少出现不良反应。 然而,任何一类药物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尽管度洛西丁的副作用相对较小,但在用药期间仍然有可能出现头晕、乏力、多汗、腹痛、腹胀、口干、失眠、食欲减退、便秘、腹泻等不适症状,而且部分患者用药后还会出现性欲降低、阳痿等男性生殖功能障碍,虽然停药后可逐渐恢复,但仍然可能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