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举什么什么举?
举一反三出自《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有许多精辟的论述。他讲的学习方法,对后世很有启发。这段论述讲的是启发式教育方法,体现了孔子对“举一反三”学习方法的赞赏与提倡。所谓“启”、“发”,就是从问题的某一方面,举一个例,让学生由此领悟另一方面。教育者从学生遇到困难却仍思考没有停止的时候去启发,学生想说的话还没有说出来时去引导。
如果学生只掌握了某一方面的道理,而不能举一反三应用到其他方面,那就不要再讲下去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举一反三”,即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后来人们将孔子所说的“举一隅”和“三隅反”两语合成“举一反三”这一个成语,它比喻从懂得一点,类推而知道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