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省属企业有哪些?
2018年,山西省委、省政府对省管企业进行了重新分类,调整了省管企业的划分标准,取消了原“13个板块”的划分方法(即把全省企业分为煤炭、冶金、电力等13个板块),提出了“6+5”的模式,将省管企业分为产业类、金融类和其他三类。其中产业类又细分为化工、钢铁、有色冶金、能源、煤层气、建筑、汽车等7个大类;金融类包括山西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和山西省融资再担保集团两类公司;其他类主要包括山西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省物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省外贸集团公司等5家企业。 此次分类改革中,省属国企划分标准调整为:资产总额低于50亿元的企业划为其他类,50亿-200亿的企业划分为金融类,高于200亿的划分为产业类。(来源:《山西日报》) 根据上述定义,省属国企可以分为产业类、金融类和其他类。 产业类企业是指以实体经济为主导,承担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任务的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企业群体中的骨干力量,其数量在省属国有企业中最多,所占比例最高。此类企业一般属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 金融类企业主要是从事金融服务和产品生产销售的企业。这类企业一般具有高风险和高收益的特点。
其他类企业主要指不属于以上两类的企业,包括交通、物流、贸易等企业,这些企业涉及民生,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分类中,划为其他类的国企并非都是原先所属行业的“小”企业或者效益差的企业。例如,山西建龙钢铁有限公司(原名海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原属冶金行业,2014年被划入其他类,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行业政策因素导致主营业务受阻,通过业务结构调整,逐步退出原有行业,转向新兴产业,因此从其他类企业中独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