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五行属木还是金?
其实这种问题的答案和公理一样,是不用证明的。 五行这个概念最早见于《尚书·甘誓》:“以征覃四海”。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为了加强封建统治,也先后创建了五行制度。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将水、火、木、金、土五大要素确定为天下的五方、五帝、五脏等范畴。汉朝建立之后,儒家经典被奉为正统思想,五行学说也随之发扬光大。
那么五行和干支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这个问题就要说到古代的计时工具了。 在古代,人们用来计时的工具主要是日晷、滴漏和水钟这三种东西。 日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朝,原理是通过太阳照射在晷针上投影的变化来计量时间。不过由于受天气的影响较大,不太方便使用。 滴漏最初是用一根有孔的管子,通过水流的流量变化来计算时间的,不过这个方法不太准。所以后来人们又改良成了漏壶,把水放在壶里,让水滴到下面接水的容器中。因为水的流量固定,所以非常方便。 水钟是利用液体体积的变化来计时的计时器,比日晷要准确很多,不过体积很大很笨重。 所以东汉的张衡在研究这两种计时工具的基础之上创造出了一种新型的水钟——水运浑天仪,它既具有水钟的便利,又没有日晷的缺点。
这种浑天仪的主要部分是一个圆桶形的钟腔,钟腔中间有一根竖立的晷针,晷针下面是两个可以上下移动的浮球,这两个浮球的重量相等,大小相同。当有一个浮球从上方进入钟腔的时候,另一个就会从下方出来;反之亦然。这样,通过观察晷针的影子就可以知道具体时间了。 这个钟腔里面装满了水,水上面放着个模型,这个模型是按照地球的形状仿造的,里面包含了中国当时对宇宙的全部认识。比如地轴、北极星、赤道和黄道等。 由于张衡的功劳,浑天说开始流行起来。既然浑天说认为大地像鸡蛋一样围绕着北极旋转,那么是不是就应该有个顶点呢?于是人们又创造了一个概念叫作“赤道”,并且把这个位置定为五行的中心。这样一来,天干地支就有了固定的方位。十天干分阴阳,配五行;十二地支不分阴阳,配四时。因此古人认为天地之间万物都是按照这个规律来运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