墁的五行属什么?

逄惠芸逄惠芸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墁”字最早见于金文,形声字,从土,曼声。本义为铺地物;引申指涂抹墙壁。现代汉语字典收录此字,并认为其读音为màn。 《说文解字》中解释:“墁,饰也。从土,曼声。”段玉裁注:“谓以土涂地而严饰之也。”说明“墁”在古代是表示土地、土壤的意思,还带有修饰、装饰的含义。

“墁”字在现代汉语中虽没有保留本义,却保留了古人造字的本义——用泥去装饰地面。例如:砌砖要先垫上灰饼、摆正位置然后抹平(做墁);把地面上杂乱的线条抹掉(磨墁);墙脚抹灰叫“踢墁”,屋顶防水施工中的找平层称为“找墁”。这些词中的“墁”都保留了古人造字的本意。还有“天墁”,是指古天文学中用来测量日影的装置,现在叫做“圭表”。

古代住宅建筑中,厅堂等部分的地面都要铺上用席子、木板或者瓷砖等材料做的地板,而在卧室和书房内,则多用木地板。这种装修与今日大同小异。但古代房屋的结构与今天大不一样,通常是在室内四周设壁,中间架空的,这种房屋结构叫做“四白落地”。所谓“四白”就是屋内的四面墙壁和顶棚都要粉刷白灰。“四白落地”的房屋内部其实是由一个封闭的内空间和一个开放的外空间组成的。我们可以在今天的胡同里看到一些这样的老屋。 这种房子有一个特点,就是容易脏。因为灰尘总是落在墙上而不是地上。于是古人就想到在房内地板上铺上一层“墁”,这样就可以避免走路时把灰尘踩得满地都是了。当然,这种“墁”比今天的地板要粗糙得多,是用泥土和碎石拌成以后铺在地上的。所以,古人说的“墁”实际上就相当于今天我们说的‘水泥砂浆’一类的材料。只不过质地更坚硬一些罢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房屋的构造也越来越舒适。“墁”也就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我们今天已经很难见到它了。

宗政彦旭宗政彦旭优质答主

这个字在《康熙字典》里解释为“土,古同‘墁’。”所以它的五行属性是土。 这里有个问题必须弄清楚——什么是“土”和什么是“火”。 在《说文解字·火部》里有两个字的释义: “火,焚也;或谓人赤热中。从火,示其灼;从丙,示其炽焰。” 这就是东汉许慎的释义。

而在《说文解字集释·火部》对这两个字的解释则是这样 ——引自清乾隆皇帝御撰《康熙字典》序言。 这是关于“土”、“火”属性的定论性文字了! 据此来看的话,这些字的部首应该是偏旁而不是五行的属性。 那么“土”就是土(形声);“木”就是木(会意)——“木+木=林”;而“火”就是火(象形)——“火+火=炎”...如此等等。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