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五行到底属什么?
从字面上理解,翰为羽毛之意,而羽为鸟翅上的毛。因此单就汉字表面意义而论,翰的五行应该算是木。 但这仅仅是浅显的字面意思,如果这样认为的话,未免过于简单粗暴了。因为古人造字是很讲究的,每个文字都有其独特的来源和含义。
以翰为例,《说文》中指出“翰,长羽也”;而“羽”字的金文象形文字中则有“隹”(zhui),且与“丹”、“高”等字同源。羽最初指的是一种长一点的羽毛,是一种比较名贵的羽毛,也就是今天所说的翎毛——用来做毛笔头的原料。
那把羽拆开来呢?又是什么含义?“一”指物体正中间的一部分——“二”则表示物体的两侧,连起来就是“两边都带有中间部分”的意思。如此,“三”也就成了“三边都带有一边”,即“三面都有中间”的意思。所以三声的“翰”其实就是羽毛的中段。
由此看来,这翰属于木是没有问题的,不过只是鸟的尾部羽毛而已。 但是问题又来了,为什么姓氏用字要采用这个“翰”而不是那个“羽”呢?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姓是用作标记家族的专用字,而家族作为社会的细胞,是最基本的人类单位,是自然形成的,具有某种遗传基因性质的集体概念。所以姓这种字必须能够代表民族或种族特征的字眼。
而能代表种族特征的字眼往往是象征母系血统的词义(在父系社会这一特征往往会转移到父方身上,但是姓的作用并不会因此消减)。而羽毛虽然为女性体征,但毕竟属于外露的东西,且每个个体都有差异,并不能很好地起到代表母亲和母系血统的功能。只有那些内在于人体,并且男女共有的东西才能承担此任。血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既能表明父系血统又能标示母系血统,是一个兼具两性特性而又不会因遗传而重复的字眼。血作为姓的文字起源是相当普遍的。而同样来自女性的“汗”、“湘”、“姣”等字也是同理。
翰字一共出现了21种笔画,笔画数为21画。翰字有四种写法,翰字一般用作名词,也有少部分的动词,翰字读作(hàn)。在新华字典中对翰字的解释:翰,本指鸟羽,也可指长而硬的羽毛,常常比作写字时笔锋。翰字的含义有很多,所以五行属性也有几种。
翰五行属木:
木字在古代也作翰字用,笔在古代也叫做“木铎”,用竹片或木头做杆作为书写工具,因此可以推测翰字是木字偏旁,属于木字根,因此可以判定翰字的五行应该是木五行。而且翰字有很多写法,也有用为同音假借字的时候。在古代可以通“翰”,那么也可以判断出翰字五行属于木属性。翰由三个字组成,文、立、元,那么从拆字法的角度可以推测出翰字属于木字根。
翰五行属水:
翰字有一种解释指的就是鸟的羽毛,而鸟类属阴,而羽毛是鸟的身体上的一部分,所以也可以认为翰字五行归属水属。翰字可以通假为汉字,而汉字本意指长而硬的鸟羽,从水从又,所以也可以用形音义的三合取字法认为翰字五行属性为水。而且据《说文解字》介绍,翰字的原意是指用鸟羽做成的旗帜,所以可以得知翰字五行也属于水五行。而且翰字还指代书信,书信由竹简制成,而竹子又生长在水边。同时,翰字除了指代长而硬的鸟羽之外,还是书信的代名词。而水也属阴,属五行中的水,所以也可以用八卦推论的方法推测翰字五行也属于水字。而且我们都知道,鸟字属阴,属五行中的水,而翰字原指用鸟的尾羽制作的旗帜,所以也可以用八卦相生相克的方法分析翰字五行属属水为宜。
翰五行属金:
翰字属于形声字,在文字的演变中,翰字字形由鸟字旁变为单人旁,那么从拆字法的角度,可以看出其为金字根。翰字本意指用鸟羽做成的旗帜,是古代帝王出巡时特有的旗帜,所以从笔画和含义等字源学的角度来分析:翰字五行属性属于金属性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