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中国预算公开?

国晓红国晓红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政府预算,即政府预测未来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的财政收支状况,编制的用于调整财政收支的工具书。 我国的政府预算分为全国总预算和县级以上地方政府预算。 全国总预算由财政部组织起草,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批准;县级以上的各级政府预算由各部门、各地区提出,经财政部门审核后,由人民政府提请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 在我国目前的制度框架内,从中央到地方实行的是一级政府一级预算的模式,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纳入各自的预算管理。

政府预算的作用在于,通过法律程序将政府的收入和支出以法定形式确定下来,并以此为基础安排财政资金的供给方式和流程,从而实现财政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可以说,政府预算是在法定范围内对财政资源进行分配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制度安排。 推进我国预算改革,完善预算制度,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转变观念,树立现代预算理念。第二,完善预算理论体系。第三,改进预算编制方法。第四,建立全面规范透明的预算制度。第五,加强预算监督。

1.转变观念,树立现代预算理念 预算制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理论上不断完善,在实践中不断拓展深化。必须首先在全社会普及预算知识,让社会各界了解预算,关心预算是怎么制定出来的,进而推动预算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同时,也要让各级政府和工作人员树立现代预算的理念,改变“有钱没钱,凑足盘子再办”的预算观念,树立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预算原则;克服“花钱办事”、“有钱多办事”的预算倾向,树立“花钱要有效、办事要合理、花钱要节约”的预算观念;摒弃“先花钱后补票”或“小钱不出、大钱抢着花”的预算陋习,树立“花钱要讲效益、要钱要算账、能不花的钱就不花”的预算思想。

2.完善预算理论体系 科学的预算理论是建立完善的预算制度的重要基础。目前,关于预算理论的研究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预算基础理论、公共资金理论和预算管理体制理论等,为预算改革的深入和企业参与预算的主动性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3.改进预算编制方法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基数加增长的资金分配办法。这种单纯考虑项目支出需求和财力可能的方法,没有考虑经费开支的经济性,缺乏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应该尽快引入零基预算的理念和方法,对各项支出进行审核评估,优先保证重点项目的需要,对不必要项目和支出坚决予以核减。

4.建立全面的规范透明的预算制度 预算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离不开制度的保障。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预算制度,明确各方在预算制定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确保预算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要完善现有预算的公开机制,拓宽信息公开的范围,增强公开信息的透明度,保障企业和公民的知情权,构建公众参与预算的渠道,充分发挥社会和公众的监督作用。

5.加强预算监督 有效的监督是保障预算执行和提高预算效率的关键环节。应强化审计机关的法律地位,加强和规范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预算的执行情况实施监控,提高政协民主评议的有效性,加强社会监督,形成立体式、全方位的预算监督体系。

牧紫骏牧紫骏优质答主

预算公开取得巨大进步。预算法和预算法实施条例对于预算公开的目的、原则、内容、时间、方式等均作出了全面规定,并得到了很好落实。财政预算公开作为预算执行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关系到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政府信息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务公开的重点。公开的总原则为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

一是对本级政府汇总的预算和有关预算执行情况的重点报告、报表、说明等全面公开。二是对涉及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的分成资金及一般性转移支付进行专项公开。三是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关注度高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农业、住房保障等重点科目进行专项公开。四是增加预算公开的详细程度,如对政府债务情况进行说明并公开,对重点项目进行绩效目标、绩效自评结果、绩效评价结果三方面“双公开”。五是不断拓宽预算公开渠道,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和政府预算报告制度,让财政资金在阳光下运行。

尽管预算管理监督和预算透明度在不断加大,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预算与绩效管理有机融合度不够,事前绩效评估与事后绩效评价尚未形成闭环,难以真正约束部门花钱行为,甚至导致预算支出“一厢情愿”、与绩效管理“两层皮”。二是部分预算公开信息不够细化,如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基金决算未细化到款级科目,未能公开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经济分类,甚至有的属于“重形式、走过场”行为。三是“三公”、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等公开程度还需继续提高,如有的地方公款出国培训的计划和实际花销等明细依然无从知晓。四是绩效目标、绩效自评和重点绩效评价等公开还不够充分,预算的透明度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五是预算监督力量比较弱,尚未形成人大、审计、纪检监察、社会监督等四位一体、协同高效的现代化监督体系。

为此,要通过加大预算公开力度倒逼绩效管理提质增效,不断健全完善人大、审计、监察、社会四位一体预算监督体系,推动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落到实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