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什么生肖代表老师?
子鼠 古代刻章用的是雕,现在都用刻了。 “雕刻”一词就是这么来的。 古人很聪明,用老鼠来象征那些文采斐然的文人骚客。 比如: 李贺(老鼠)《李凭箜篌引》 贺知章(老鼠)《咏柳》、《回乡偶书》 于谦(老鼠)《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苏轼(老鼠)《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唐寅(老鼠)《桃花庵诗》 郑板桥(老鼠)《画鼠》 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就叫《故事新编》,其中就有《刻工》,刻工的灵感就是来自子鼠。 所以啊,人们常以鼠代指文人。
丑牛 耕地的牛,是古代农业生产的重要参与者,没有它,文明将倒退。 牛代表了辛勤耕耘、任劳任怨的劳动人民。 杜甫在《春夜喜雨》中就说“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的春花,就是用牛来比喻勤劳的劳动人民的。 同样,在《竹枝词九首·其二》中“农家妇”“蚕种商”也是用牛来代替辛勤的劳动人民。
寅虎 虎在古代是百兽之王,象征着权力和威严。 孔子说:“如有王者,必得虎兕(音sì)!”其中的虎兕就指老虎。 王符《潜夫论·述祭》中也说:“山之狮兮,海之鼍(音tuó);域中之兽,惟虎为雄。”其中的狮和鼍都是指的老虎。可见,古代的虎和现在的含义可不一样,指代的是帝王将相这类有权威的人群。
卯兔 月亮阴晴圆缺,就像兔子长长的门齿一样有规律地变化着。因为月亮有阴晴圆缺,所以古时就把属于阴性的事物都归于月宫兔神管辖。
关于月亮有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时的月亮就代指了远方思念故土的人。 同样的道理,李白《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里的月亮也就成了游子的化身。
辰龙 据说,黄帝统一天下后,把天下分为九个部落,实行祭祀,其中就有对龙的祭祀。 由于当时处于奴隶制社会,部落联盟不断融合,最后形成华夏族,因此后人用“龙”代指部落联盟的首领。
上古时期,龙的形象比较简单,到了宋代才开始富有魅力。 后来的戏剧中经常出现“龙王”这一形象,到现代还变成了童话中的“小白龙”。 龙代表的正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
巳蛇 《礼记·礼运》中有言:“鳞属以为祭祀。”其中的“鳞属”就是指的蛇。 唐代诗人韦庄在《端午日》中就写有“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这里的蛇就是指的是五彩绳。
另外,《礼运》还有一句话:“食黍与鹿,是祀司命。”其中的“黍”就是黄米,而“鹿”则代表了祭祀中用的牺牲品。 可见,蛇和鹿在古代都属于祭祀用品,自然代表着祭祀者。
午马 马在古代除了作为交通工具外,还常被用来祭天。《周礼·夏官·校人》里有记载:“祭天时,马步中。”也就是说马在祭祀中天的重要性。 马还代表武士。战国时期的苏秦就曾经自称自己是“身无半斤铁,家无四壁钱,骑着毛驴吹哨子,拿着扫帚当干粮”的穷光蛋,靠着一身傲骨去游说六国君王。他说的游说之辞被载入史册的就高达十篇,可见其口才之好。他的故事后来也被历代作家写入小说,如元末陶宗仪的《辍耕录》卷二十五就写了《苏秦刺股》,说的就是苏秦自甘贫苦,刻苦学习,最后功成名就的事。 因此啊,马就代表有志气、有抱负、肯吃苦的年轻人。
未羊 古话说:“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这里的牛羊同牧,说明羊在古代是放牧时代的主要牲畜。 现代还有成语“羊肠小道”,形容的就是窄小的山路。 羊在古时主要的作用就是放牧和祭祀。
古罗马时就曾用活羊祭祀梅特卢斯祖先的神祇,可见羊在古时不仅是食品,还是重要的祭祀用品。 那么,羊就自然代表了一类被祭祀的对象——神祇。
申猴 《礼记·月令》中有言:“孟秋之月,草木凋零。”其中的“草木”在古代特指木本植物,也就是有树木的植物。 而“草”就不行,只有草本植物才能“凋零”。 可见,“草木”在古时是指拥有高大树木的大片土地。
同样的道理,“山林”在古代也特指有大片的森林,而不是今天意义上的山。 而且,“山”字的古文写法就和“木”一样。 可见,猴子爬树的样子正好应证了“草木”“山林”的概念。 所以,猴代表的知识分子就属于有文采的那一类文人。 用现代的话说,就是文化人。
酉鸡 “鸡”在古代表示的意思比较多,但大多和“夕”有关。 “昏”和“暮”指的都是太阳落山的时候。 “夕”字本身就会表示日落西山,又因为“西”和“辛”相通,而鸡蛋都是每天早上孵出的,所以“夕”就成了劳作一天后的农民或者辛苦工作了一天的人们。
这样的概念和“酉”的字形非常吻合,“酉”的字形就好像一个人正在劳作,而“夕”正好在“酉”旁边。 可见,鸡代表的就是这类人群——白天劳作,晚上辛苦劳作之后休息的人们。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劳动者。
戌狗 狗在古代可是个宝。 “吠”指的就是狗叫,这个“吠”字就是由“狗”和“吠”组成的。 《诗经·大雅·大明》中有“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其中的“干”就是盾牌,而这个“干城”呢,就被借用来形容英勇的战士。 后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