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内外怎么分?

赖瀚隆赖瀚隆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原指制造器物的五种原料,即金、木、水、火、土,后来引申为构成宇宙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或物质形态。古人用这五种物质来解释世界万物的起源和构成,并进而赋予五行以象征性意义。这种理论可以追溯到《尚书·洪范》所记载的周武王问箕子“天道”的问题。 《洪范》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为证,火为照,木为德;金为刑,土为政。”

这里所说的五行,已不是制造器物的材料,而是原始宗教观念中的几种基本物质了。它们分别对应着“水神”“火神”“树神”“山神”(金)和“土地之神”。

这种关于五行的学说,后来被儒家推崇,并在汉代得以兴盛。《春秋繁露·五行相生》云:“故五行者,乃孝悌仁义的文理也。” 五行的次序是金水木火土,其相生相克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可见,在五行学说中,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归入某一五行之中并且具有该五行的特性。 至于中医用的五行,则是来自于道家。在道家的经典著作《黄帝阴符经》里有这样一段话: “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人有五脏,肺肝心脾肾。土居中央,左肝右肺,前有心后胃,左右两手两足。” 这段话点出了中医所用五行与天人相应的观念。

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人体是自然的缩影,人体内在的五脏与外在的天空、大地、草木、山川等自然是相应相通的。自然界的气候变化,日月星辰的变化,以及人所处的环境不同,都将会对人体造成影响而产生病理性变化。

万芷瑷万芷瑷优质答主

在内在外皆可。内指五脏,外指五方。东行木,春生之气,生物曰木,青色入肝通胆。南行火,夏生之气,热物曰火,赤色入心通小肠。西行金,秋生之气,肃物曰金,白色入肺通大肠。北行水,冬生之气,寒物曰水,黑色入肾通膀胱。土行居中,万物非土不生,黄色入脾通胃。若内外皆取者,乃人与天地相参也。

相合相为的阴阳关系则分为:木火为阳、金水为阴,脾为阴阳中土;肝肾属阴脏、心肺属阳脏,脾亦为阴中之至阴。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