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七在五行属什么?
“五行”,是中医基础理论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来源于对自然界五种元素的观察和认识——“木、火、土、金、水”,并通过某种方式将其赋予到人体器官上。而“七”这个数字,在中医学里也是有意义的。
《黄帝内经》中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月经行,故有其候;男子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满溢,能够入房有子。” 这里的“七”或“八”,指的都是年龄(虚龄),而不是现龄。为什么用虚龄而非现龄呢?这是因为人的生理变化与季节的变化密切相关。如女性月经来潮,一般都在农历二十四节气“春分”之后的“谷雨”前,即农历二月。而一个周期为一个月,所以农历二月之后,下一个周期开始前,也就是农历三月,此时阳气进一步生发,气温逐渐升高。中医把这一时期称为“阳明”,也就是说,阳明的旺盛,正好对应着女性月经来潮。而这个过程,正是“肾气”旺盛的结果。
“肾气”在人体的生理作用,主要在于推动、温煦和蒸腾气化。所谓“气化”,是指机体在阴精基础上产生能量释放的过程——这种能量既包括热量,也包括信息素(激素)等生物活性物质。而在中医理论中,所有这一切都必须依赖于“肾”所藏的“精气”,即现代人所说的“元气”。因此可以说,肾是人体生命的动力来源。
中医还提出“五脏化气”的理论,认为“心主血,肺主治节,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肾主闭藏”——这实际上就把整个生理功能都归结到“肾”了。因为其他四脏的功能发挥,都离不开肾。比如血液在心脏的“主人”作用下生成,但运行于脉中的鲜血,必须通过“肺”的气化和肃降,以及“肝”的疏泄而到达全身。同时,心血的运行还会受到“脾”运化的影响。
总之,“肾”就像是一个能量的源头,而其他四脏则是这棵大树上的枝叶。如果没有这棵树,那么身体的功能就会慢慢衰退。所以中医强调“养生”要养“根”——即养护好肾的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