泺属于五行中的什么?
“泺”字是个生僻字,在《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里都有收录,读音为luò。 这是一个古字了。《说文解字》里有解释。 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中,“泺”字的字形演变如下(图1): “洛”字的字义很多,这里只列举与“五行人部”有关的字形义项。其中,第一列引自《说文解字》,第二列引自《康熙字典》。 “洛”字的这些义项里,除了第一个指水名这一条,其他几乎都是与“五行人部”无关的。而第一条指水名的义项,也仅在与黄河有关的水系里出现。所以,我们可以认为“洛”字与“五行人部”关系不大。
再来看看“泺”字。 在《说文解字》“水”部的第6个字就是“泺”(图2);而在《康字典》“水”部的第3个字也是“泺”(图3)。 从字形上看,“泺”字比“洛”字多了一个“氵”,因此可以认定: “泺”字与“五行人部”应该有关系。 但是仔细看一下就会发现,这个“氵”其实是后添上去的。因为“泺”的第一笔是竖弯钩,而不是竖折。如果这个“氵”是原有的,那么第一笔就应该为竖折而非竖弯钩,这样字形就和“洛”字一样了。由此可以证明,这个“氵”是后来添加的异体符号。那这个“氵”是什么时候添加的呢?查《康熙字典》“洛”字的“水”部(图4)可以发现,在“洛”字的所有异体字里面,就有这个多“氵”的“泺”字(左图5)。所以可以断定,这个“氵”是清代才添加的。既然“汜”“溢”等字都属汉代文字学著作《汉书·古今注》收载的古字,那么这个带有东汉色彩的“泺”字也应该属于汉代文字体系。因此我们可以说,“泺”字与“五行人部”有关系,而且是建立在了汉代文字学基础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