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是什么生肖?
“曹操”的“操”字,上面是“手”字形,下面是“木”字,这个字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下面都是“扌”(双手);小篆字形变成了“木”。 汉代学者王充在《论衡·书虚》里谈到:“世有老柳,世世生孝子。孝子负薪,息于树下。父亡,负棺而行。棺重,不能起,遂缢于柳上。后世祀之曰:‘老柳枯死,孝子立焉。’世有桔槔树,世世生巧匠。匠人之祖,名为斤。能斫削木头,作成器具。后人祀之曰:‘桔槔树,斤也。’” 这里所说的“孝子”“匠人”,其实指的就是同一个人——舜。
古人记载“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说的都是舜的工作,而工作最多的地方是陶河滨,所以舜又被称为“陶舜”或“虞舜”;他死后安葬在寿丘,后人在那里修了他的庙,称之为“舜庙”。 除了寿丘、历山等,最早记载了舜的出生地,是在今山西永济市东南二十里的中条山麓,舜又被称为“夏舜”或“虞帝舜”;战国时晋国迁都于此,称新田。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始,在这里设置河东郡。 东汉许慎根据当时流传的说法撰写了一部解释字义的著作《说文解字》,他在该书“舜”字的注解中说:“舜,夏句(侯),虞舜,颛顼裔孙,姚姓也。”
清人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对“舜”字注释引用了汉代学者徐彦升的话:“舜,殷号,周曰虞。” 这都证实了舜的名字中的“舜”字,是一个表示朝代的专有名称,与姓氏无关。 而关于他的姓氏,东汉学者王逸在注释屈原《离骚》时说过一句明确的话:“尧妻舜以娥皇女英,是为妃;嫁之以二女,是为姬。”意思是舜的姓是“姚”。明代学者杨慎在《丹铅总录·古音考三·姓》中也说:“姚,舜之姓。”
那么问题出来了,如果舜的姓到底是“姚”还是“虞”呢? 清代著名学者崔述在仔细考察了各种资料后给出了自己的结论:“按诸史传,舜本姓姚,不姓虞。”并引用宋代学者郑樵的话说:“舜之本姓,当为姚氏。《史记》误云虞氏。” 崔述还认为:“盖姓之见于经传者,惟姚姓也。”意思是说只有姚姓出现在古籍之中。
那么为什么“舜”的字典里解释为“虞姓”呢?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东汉时期学者郑玄所著的《礼记注》中,把“舜”解释为“虞姓”,并且这种观点得到了汉代其他学者的肯定和支持。“虞姓”的观点被载入南宋儒学家朱熹编撰的《楚辞集注》一书。这一错误见解一直延续下来,并被广为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