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小学叫什么?

倪授韬倪授韬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周礼》中称“序”,以教儿童为主要内容;汉代的《汉书·食货志》中有“太学”之名;魏晋南北朝时称“国学”;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有“国子监”“国子学”“府县学”之称,到民国时才出现‘’学校“一词 那在宋朝以前,没有”太学“这一说,如何选拔人才呢?

宋朝以前,主要靠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但是应举的人必须先在地方上参加乡试,中了叫做“举人”,再中进士科,才算有资格做官(当然还有身份、门第的限制)。而考进士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所以就导致了这些少年子弟从小就要接受系统的文学训练,他们所上的学校就叫作“国学”,里面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

唐宪宗李纯对国学十分重视,在他的倡导下,国学规模庞大,生员众多。唐朝国学的课程,除了五经四书之外,还包括《孝经》《论语》等书,至于《老子》和《庄子》,则是由太史馆选择其中部分篇章供学生诵读即可。跟后世不同的是,唐代的国学还保留了东汉以来的“身事”,也就是让学生亲自耕耘播种,以培养他们的农事技能。另外,唐国学的建筑也非常雄伟,比之朝廷上的正堂还要壮丽三分。

宋朝建立后,由于继承了唐末五代的“藩镇割据”局面,因此不得不采取“重文轻武”的策略,用大量的钱财和爵位吸引士族阶层加入统治集团,作为国家的管理者。所以宋代的国子监非常繁华、体面,生员待遇也很好,甚至能享受到一些特权。比如,百姓私自宰杀牛是犯法的,但是国子监的学生就可以。因为“国子先生”代表着“文人”的尊严,这是其他社会阶层无法企及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