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跟什么生肖有关?
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 立秋快到了,现在正是中伏前后,大部分地区正值全年气温最高、闷热多雨的时候,俗称“上蒸下煮”。 那么这些温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在我的理解里,影响气温高低主要是两个要素——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其中,大气环流主要决定了高温高湿的天气是否持续,而太阳辐射则直接决定了气温的高低。所以,我们研究高温的起因时,要从这两个元素入手。 大暑节气是夏至三候“蝉始鸣,蟋蟀居宇,鹰始鸷”结束后的第一个节气,从这一天起,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正式来到了。
先来看看太阳辐射的影响。每年7月中旬到8月初,太阳由北及南移动至极限位置(北回归线),此时地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阳光直射开始向南移动,因此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大,白昼时间最长。同时,太阳辐射强烈,使得地表蒸发旺盛,空气对流剧烈,容易出现高温高湿、闷热难熬的天气现象。 但是,出现这种“上蒸下煮”天气现象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大气环流。因为随着夏季风的北上,南方的降雨带也逐渐向北推进,每年七月初,长江中下游地区会出现为期一个月的梅雨季,这时候多强对流天气,常有强降水发生。等到大暑节气期间,暖湿气流已经北上抵达我国中南部。
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江南、华南多地会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而在西北东部以及华北地区的部分地区有40℃以上高温天气。由于受到台风的影响,江浙沪一带在三伏期间可能会遭遇“倒黄梅”,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可能有降雨产生,但是气温并不会明显下降。 所以除了台风影响的区域外,一般北方会比南方更容易感受到高温的“威力”——在同样晴朗干燥的天空背景下,北方受干热风影响易出现晴天自燃,而南方多阴雨天气,日照时间缩短,导致气温上升得并不是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