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迁在哪?
最近,关于“北漂”的讨论非常热烈。 “北漂”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特有族群之一。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为减轻金融体系的压力,国家决定取消福利分房,推进住房商品化改革。在此之前,中国社会的传统观念和就业体制决定了年轻人只要考上大学,就可以分配工作、安排住房;而之后的改革使得大量年轻人涌入城市,为了梦想打拼之际,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买房太难! 这一波浪潮中,以中关村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给无数年轻人提供了高薪工作岗位。
于是,在世纪之交的十余年里,无数年轻人从全国各地汇聚到北京,投身于 IT行业,他们中有的人留在北京落户安家,有的人则带着梦想和遗憾离开。 这个群体有着共同的标签——“北漂一族”。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迅猛发展,北京成了中国最具活力和创新力的城市之一,也由此吸引了最多的年轻人才。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北京人口达到2153.6万人,比上年减少2.3万人。其中,外来人口1408.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达65.6%,比上年减少0.4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自2006年以来,北京首次出现常住人口减少的情况。
尽管近年来北京实施了多座新城建设战略,试图把中心城区的人口引流到周边地区,然而,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7年全市GDP高达2.55万亿元,比上年下降2%。北京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3%,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4%。 从数据上看,尽管北京人口减少了,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水平却都有了明显提升。那么,究竟是哪些人在离开这座城市呢? 根据2017年各省份流动人口统计数据来看,来自河南、安徽、湖南三省的流动人员总量排名第一,达到了160.35万人,比第二名的四川多出近80万人。
众所周知,京广线贯穿河南省境内,自古就有“豫货出京师,秦晋入燕赵”之称。河南省常年在外务工的人员数量一直位居全国各省前列。 而位于中原腹地的安徽省,由于毗邻江浙,又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对外交流相对频繁,因此外出从业的人口比例也相对较高。
除了河南、安徽之外,湖南、云南等省份的外流人口亦不在少数。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及城镇化进程加速,大量农村劳动力需要进入城市寻找机会。而作为一个缺乏土地资源的超大城市,北京无法像西方发达国家一样通过宽松的移民政策吸纳人才。从2001年起,北京开始实行积分落户制度。 在该制度下,只有满足条件并有在京连续社保记录的外来人员才能落户,每年获得的京籍名额也有限制。这也导致了大批不具备落户资格的人才纷纷选择离开。
根据北京市委发布的《首都功能核心区调控管理策略》显示,截至2016年底,有287家央企总部在外省市设立分支机构,这些企业的经营业务和就业岗位主要分布在金融、高端制造、信息等领域。
据统计,这287家央企共有员工80万多人,而其在京机构仅剩下26万户,比2013年减少了8万余户,减少比例超过1/3。 以建筑行业为例,作为曾被誉为“朝阳产业”的建筑行业,在北京面临严格监管的同时,却在很多外地城市如鱼得水。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北京的装修公司和设计师普遍都是先签合同,然后直接带客户去外地施工,因为很多外地的工地不需要设计费,甚至连人工费都便宜不少。 一方面是因为北京环保督察力度越大,另一方面则是上海等城市限制外地劳务工,导致大量农民工无处可去,因此北京很多需要装修的家庭只能任人宰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