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金融是做什么?
做金融,本质上就是定价。所谓的定价,就是风险与收益相匹配。而定价又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标准化定价”,一种是“非标准化定价”,标准化定价由金融市场完成,非标准化定价由金融服务完成。对于可以标准化定价的金融需求,交给市场去做即可,例如通过各种金融工具对冲风险,而那些非标准化定价的金融需求,则交由金融机构去做,例如给企业或者个人提供信贷服务。
未来中国金融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就是金融市场与金融服务相分离,前者向标准化定价方向发展,后者则要向非标准化定价方向发展。在“后利率市场化时代”,未来的银行要向非标准型金融服务方向发展,也就是说,未来的银行服务应该是更加个性化与场景化的,未来银行的服务更偏向于定制化,即在“开放银行”模式下为不同场景提供金融服务,而不是向今天银行所提供的通用服务。
在“开放银行”时代,银行将由过去的“服务供给者”转变为“信息供给者”与“风险控制者”,而金融服务的定价权将由包括客户在内的场景多方共享,这为银行提供了更大的赢利空间,同时也给银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的金融服务应该是客户导向型与场景适用型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未来的银行将由“存贷款机构”转型为“风险定价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