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有哪些旅游景点?
1、忻城莫土司衙署 位于忻城县文化中心广场,建于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是清乾隆年间重建的“宣抚司”署堂建筑群,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现存有大堂、二堂、三堂及两廊厢房等40多间古建筑物。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红水河百崖大峡谷 距广西忻城县城约50公里,在宜州至忻城公路边,谷口宽5千米,谷长约40多公里,最窄处仅百米,由百个峡谷组成,故称百崖大峡谷。峡谷内曲曲弯弯,流水潺潺,幽静宜人,林木苍翠,奇岩怪石高耸陡峭。主要景点有:擎天玉柱、百丈峡、孔雀开屏、仙女瀑、龙宫仙景、神龟望月、雄狮峰、一线天等一百多个景点。这里夏季平均气温23℃,是避暑度假的旅游胜地;
3、马泗乡弄英洞 天坑,又称“漏斗天坑”或“大天坑”,是溶洞发育过程中受外力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地下水侵蚀地貌。它是由巨大的溶岩塌陷而形成的巨大天坑,天坑底部的地层是上三叠统紫红色砂页岩和石灰岩,厚近80米,底部直径为500米左右,深度达190多米,容积约为190万立方米。整个天坑呈漏斗状,四周壁立千仞,深不见底。站在坑底仰望天空,只见一线蓝天,犹如井底之蛙观天一般,所以当地人把这种地形称为“天坑”或者“大天坑”。弄英洞这个天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在国内外都极为罕见;
4、古榕公园 古榕公园占地10亩左右,园内绿树成荫,景色优美,是休闲游览的好去处。据有关专家介绍,这棵古榕树已有五百多年的树龄,是广西境内最大的古榕树之一。其主干粗壮高大,需数人合抱才能围住,高达四十余米,树枝繁茂,气根如藤,覆盖面积达一亩多,枝、叶间栖息着数百只鸟雀以及蟒蛇等动物。树下古藤缠绕,青苔遍布,鸟语蝉鸣,环境清幽静谧。每当夜幕降临时,游客们还可在这里欣赏到壮族人特有的“对歌”习俗;
5、忻城县革命纪念馆 1979年成立,座落在忻城县政府所在地城关镇政荣街6号,馆内面积约360平方米,主展区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展出中国国民党左派人士覃斌烈士生平事迹;第二部分展出中国共产党在忻城地区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史。纪念馆陈列文物资料17件,图片资料34张,以大量翔实的史料,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和中国国民党的左派人士为民族解放事业而英勇奋斗的光辉业绩,教育后人牢记党的光荣历史,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精神和优良传统;
6、莫氏节孝坊 位于广西忻城县城关镇上渡村下莫屯东约1公里处,距忻城县城约5公里,始建于清道光六年(1826)。该牌坊是为清代忻城镇上渡村委下莫屯人莫廷举之母李太孺人修建的节孝牌坊。该牌坊系四柱冲天式仿木结构建筑,高11.8米,柱底直径0.8米,柱顶直径为0.5米,通面阔为5.55米,进深为3米,每面各有一门楼,门额刻“圣旨”二字,上下枋分别书“节”与“孝”字,上、下檐枋各有三幅对联,四面柱顶均雕坐狮、麒麟、天马、行驼等吉祥动物,每面的夹柱石上分别雕刻有二尊神态各异的石狮,夹石之间的柱础为八角形,柱础上均雕有莲花瓣纹。整座牌坊造型别致,雕刻精致细腻,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座保存较为完好的清代石牌坊建筑。现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7、忻城县城关镇云泉寺 位于忻城县中心,原名为“广济古庙”,俗称云泉寺。创建于明末崇祯十年(1637),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重修。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原有山门、天王殿、观音殿、卧佛殿、大雄宝殿和法堂、斋堂、僧舍等建筑,现存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其余建筑已全部倒塌。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二间,重檐歇山顶,抬梁式砖木结构,建筑面积45平方米。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硬山式抬梁式砖木结构,建筑面积l32.l平方米,大雄宝殿内有明代铸铁佛坐像1尊,高3.7米,结跏跌坐于仰覆莲座上,两侧排列有木罗汉十八尊,均为清嘉庆十九年(1814)所铸;大殿前部后设月台,东西两侧有配殿,大殿两侧有耳房,现已被居民占用。云泉寺整体建筑格局基本完整,具有鲜明的明代建筑风格。寺庙内的佛教文化遗存丰富,特别是佛像众多,做工精细,艺术价值较高。现存的建筑虽然历经沧桑,但大部分还保持了原有的风貌,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8、来宾市森林公园 位于来宾市区北部,距市区3公里的盘古大道尽头,总面积667公顷。2008年开始建设,2011年正式对外开放,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来宾城市中央公园和天然氧吧。景区以森林观光、科普教育、休闲娱乐为主要功能,分为湿地风光区、生态观光园、科普展示区、休闲运动区四个区域,建有湿地观鸟园、科普画廊、森林浴场、儿童乐园、烧烤区、阳光草坪、环湖栈道、生态餐厅、拓展训练场等设施,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