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保值?
最近看了很多回答,很感人,也很无奈。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些答案看似很专业,很全面,但是都没有抓住本质问题。
我来总结一下吧:在中国,普通人想要合理合法地“赚钱”,只有两个途径,一个是通过省吃俭用存钱(储蓄),另一个就是投资(理财)。 至于那些买房、创业、炒股、炒币等等手段,要么属于投机,赌一把运气,风险很大;要么属于消费,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收益极低。
所以,我们谈论的理财,其实就是谈论的投资。 因为风险和收益成正比,想要收益高,那就得承担相应风险。如果想既不想承担风险,又想要高收益,那根本不可能,这是悖论。就像很多人询问,买什么能赚大钱。我就想问问,你准备担多大风险?一年翻倍的基金有很多,但是你想想,一年翻十倍,那是股票吧?
如果你承受不了股票的风险,那你就没有资格获得股票的高收益。当然,你可以通过储蓄的方式,来获取财富增长,这个没有任何毛病。每天三餐吃饱喝足,然后省下每一分钱,用来购买国债,利息收入用来养老。这并没有错,但是这收益率太低了,跑不赢通胀,生活水平无法得到保障。
那么,是否有一种投资方式,能够同时满足风险和收益的要求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这种投资方式就在我们身边——那就是保险。 先来说说风险的衡量标准。一般来说,我们用标准差来描述风险,标差的概念比较抽象,我们可以用简单的例子来解释。假设我们有两个同学A和B,他们在同一所大学毕业,进入同一家企业工作,工资水平一样多,现在都打算拿1万元存款做投资。由于他们性格不同,A是风险厌恶型,B是风险喜好型,两人对投资的看法完全不同。
A认为,我的工资本来就不多,积蓄已经够用,没有必要冒风险去投资了,还是存在银行里更安全。于是,他把1万块全部存到银行,每年吃银行的利息,生活倒是过得紧巴巴的。
而B认为,我有稳定的工作,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只要合理安排资金,掌握一定的投资技巧,再加上一些好运气,我的收入完全可以翻一番。所以他把一万块分成两份,一半投到股市,一半投到房地产。这样,他既能利用市场机遇获得投资收益,也能发挥房产长期上涨的优势,尽可能多地赚钱。结果证明他的策略非常成功,一年后他不仅还清了房贷,还额外赚了8000元。
同样是一万块,因为风险态度的不同,两个人选择了截然不同的投资方式,最终收获也大相径庭。 所以说,买保险其实就和我们存钱一样,是一种规避风险的行为。我们通过降低未来的损失,来确保生活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