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奶粉什么监管?
在2015年之前,我国没有专门的奶粉安全监管机构。当时是由卫生部主管,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统一负责食品安全的监管。 而在2015年之后,国家成立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承担原来由卫生部负责的食品安全管理职责。同时,原质检部门承担的食品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和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并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至此,形成了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区)县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检验检疫—商检—海关”(进出口食品安全局)的两线监管体制。
其中,一线是日常生产经营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这一部分比较具体。而二线主要针对的是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相对宽松。 但即使如此,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仍然受到不少诟病。比如,一些媒体调查发现,某些企业制造的劣质奶粉中,铬含量超标,会严重危害婴儿健康;还有的企业使用过期原料,污染微生物,生产不合格奶粉。
这些不合格产品通过各级食药监部门的检查后,最终流入市场,对婴幼儿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而面对此类事件,监管部门的态度往往不一。有的表示,由于缺乏相应标准,因此只能根据成人标准来判定,导致出现婴幼儿食用后中毒的情况;还有的则称,根据调查,企业确实存在违规情况,但鉴于其规模比较小,罚款数额不大,并且已经整改到位,故不予查处云云。 对于这类问题,有专家直言,现在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处罚,还主要停留在行政处罚层面,缺乏威慑力。另外,也缺之一套完备的惩罚性赔偿制度。 所以,现在的食品安全监管,依然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