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何时崩盘?

鞠珏熠鞠珏熠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们这一代,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中长大的,这四十年的经历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不是确定的,计划没有变化快;同时我们也知道,中国是一个体制和国家力量能够决定大部分事物发展的特殊国家;对于“中国经济什么时候崩盘”这种问题我们就更有信心来回答了。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意识,那就是中国经济不会自行崩溃,崩溃只能是一种外围效应。 目前世界经济处于一个怎样的危机当中呢?目前世界上主要的经济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美国为首的靠国债和量化宽松刺激经济发展的国家,这一类国家在总量上控制着全世界经济的命脉,但这种靠大量印钱刺激经济的做法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另一类国家是像中国这样通过大量出口,增加GDP总量,但这样做牺牲了国民福利(低收入和高储蓄)换得了外汇储备,事实上国内很多产业由于缺乏资金投入而进入了衰退阶段。 我们看到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从2008年的10.5%下降到今年的7.6%,虽然国内有很多矛盾和问题,但从经济数据来看,仍然保持增长态势。如果国外环境不再恶化,而中国又不出现内乱,经济下行的压力迟早会过去。(注意这里只讨论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并没有讨论经济结构问题,这是因为我国当前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仍然是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因此必须保持一定增速,否则通货紧缩将更为致命)

其次,我们来看哪些因素可能会冲击中国经济。 从国际环境来看,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危机主要来源于欧美信贷紧缩和贸易保护主义。众所周知,2008年金融危机的根源就是欧美信贷膨胀导致资产价格泡沫,为了应对危机,欧美的央行都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但随着时间推移,量宽政策的副作用开始显现,通货膨胀上升,失业问题加剧。面对这样的难题,欧美各国都开始紧缩银根,这对靠借债发展起来的中国来说是十分不利的。随着印度、巴西等新兴国家的崛起,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正在逐步削弱,贸易顺差也在减少。加上今年夏天新疆的动荡可能加剧民族主义情绪,对海外购买力造成打击。因此外需不振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包袱。

最后,我们来看内部可能引发的危机。 国内金融体系的缺陷和土地财政的困境都是可能引发危机的导火索。我们都知道,任何市场都有其自身运行规律,然而在中国这个宏观调控能力极强的国家,很多事情是不按套路出牌的,因此我们难以预测政府会在什么时候介入,以及以怎样的方式介入。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政策发力点正确,短期波动并不会改变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一次危机的到来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往往能给人带来警示,比如次贷危机的前兆是房价下跌和次级贷款违约,金融危机的前兆是油价暴跌和美元泛滥。今天我们已经看到了房价暴跌的前兆(尽管并非首次),美元的泛滥也已无可避免。接下来我们就需要密切观察中国的外贸数据,若外需急剧减弱,则内需必然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惟一动力,这种情况下通胀很可能再次来袭,加之一系列民生问题,如房地产泡沫、环境污染等问题不解决,经济增长的动能就会逐渐衰竭。这就是一场由外部环境导致的内部危机。

赖斯蓉赖斯蓉优质答主

中国当前的经济运行态势是前高后低,所谓前高,就是在2021年增速相当高(国内预测值是8.5%但国外多数预测值在10%以上),高是因为去年基数低,随着疫情之后经济的恢复性增长以及今年基数的抬高而导致增速下行,也就是后低。

虽然同比增速下行,但如果经济能保持在5%以上的增速还是相当高水平的增长了,与潜在增长水平相当。因此,现在说中国经济即将崩盘的观点,不攻自破。

当然,近期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是显而易见的。

从需求侧来看,其一,投资增速放缓。与疫情初期依靠基建地产拉动经济不同,今年以来,在房地产调控趋严以及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严监管之下,今年投资在需求侧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今年1—10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6.1%,两年平均增长3.8%,而去年同期分别是1.9%和4.1%;基建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都出现了下行走势,10月份当月的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0.4%和5.2%,比上月分别大幅回落了2.3和2.3个百分点。

其二,消费持续疲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仍处在恢复性增长之中,10月份当月增长为4.9%,仍低于5.9%的疫情前同期增速,两年平均增长仅为4.6%,远低于疫情前正常的7%左右的增长水平。其中,汽车类商品受“缺芯”和疫情散发的影响表现低迷,对消费拖累明显。此外,服务性消费受散发疫情影响也有所放缓。

其三,净出口将出现下行。前期净出口之所以能够表现超好,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全球疫情导致的供需缺口使得外贸企业承接了大量海外转移的产能。然而,随着其他国家和地区供给约束的逐步消除,全球供给能力将逐步恢复,这会降低中国出口的份额。而随着国内疫情控制得力,服务贸易逆差将有所扩大,也会抵消部分货物贸易顺差,加上去年四季度的高基数效应,将导致净出口下行。

从供给侧来看,工业生产将出现下行。工业生产的下行除了需求侧的影响外,还与供给侧能耗双控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造成的输入性成本上升有关。这导致PPI不断走高,10月份同比上涨至13.5%的高位,而CPI仅上涨1.5%,上下游价格出现背离,并且PPI向CPI传导受阻,反映企业经营困难加剧。加之散发疫情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这些都加剧了工业生产的下行压力。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只有3.5%,较上个月大幅下行了4.2个百分点。

从就业来看,就业市场将有所收缩,并且就业压力将从农民工向大学生转移。随着经济的下行尤其是工业生产的下行,企业将会收缩生产经营,减少人员雇佣,进而导致失业率上升,而农民工往往是首先被解雇的群体。

但今年的情况有所不同,主要是由于受到教培行业整治以及房地产行业调控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将面临就业压力,因此就业压力将从农民工向大学生转移。反映在数字上,10月份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分别提高0.9和4.4个百分点,达到14.9%的高位,这反映出应届大学生就业的压力较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